附稿四 置之死地而后生

信息来源:2007.02.09 大河报 何宏剑

距离轰轰烈烈的郑州商战爆发已经十年,当年商战的主角大部分已资不抵债,或破产,或改制,步履维艰。与他们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金博大和丹尼斯的开业,靠第一次商战闻名全国的二七商圈越发展越好,越发展越大,但坐落在二七商圈内的这些第一次商战的主角们却惨淡经营,难以为继,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回首当年,零售市场国合商业占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除了个体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商业,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稀缺性商品以及政策性资源大都垄断在国合商业手上,属于寡头垄断的非充分竞争市场,郑州商业当年的辉煌得益于此。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机能,机能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零售业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如果商场不能快速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待他们的就是破产失败的命运。原来的国营商业购销不分家,进货吃回扣,销售浮夸风,亏损有核销,甚至处理商品都捞油水。第一次商战的商场都是国有国营和合作社,只有亚细亚商场属于集体企业,亚细亚正是因为体制上的优势才在商战中脱颖而出。可谓成也体制,败也体制。现在看来,在一个完全开放、完全竞争的商业零售市场,国有商业如果不倒闭,实在是天理难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有资本退出商业零售领域是政府最后的也是无奈的选择。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我们及早将这些商场组建成一个国有商业航母,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他们认为航母是不会被击沉的,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艘商业航母上体制陈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内耗巨大,效率低下,给养不足,失去动力,它在越来越激烈的商战中会有竞争力吗?可能会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我们要它何用?商场是做强才能做大,而不是大而不强。也曾有人建议,二七商圈内的商场应该错位经营,但嚷嚷了这么多年,也无法实现,这又是为什么?其实错位经营的本质是一个定位问题,为什么商场要定位?因为没有哪一个商场能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地点,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既然如此,我们具有不同资源的商场的主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分众市场的需求,只有这个商场按照顾客的需求导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才能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第一次商战中的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