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提出 了五个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 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 值。对于前几个计量属性,财会人员比 较熟悉,在会计实务中应用也比较广 泛,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人们在 认识上还相当模糊,本文详细介绍公 允价值。 一、含义与功能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 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 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 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 金额计量。在理解这一实义时,我们 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公平交易:即交易双方属于 非关联方,不存在特殊或特定的利益 关系,既没有给予对方优惠的动机,也 不能利用各种关系压低价格、侵犯对 方的利益; (二)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即双方 合理理解资产或负债的属性,了解资产 实际或潜在的用途、市场状况等,有足 够的能力和相关信息,能够明了自己的 利益所在; (三)自愿:即买卖双方出于合理的 动机而进行交易,不是由于被迫购买或 清算销售。买方不急于购买,卖方并不急于出售,双方 以目前市场情况可获得的最佳价格进行交易。由此可 以看出,所谓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实际是指有效市 场下的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或者不存在有效市场 下的资产或负债的内在价值。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 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 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 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由于反映企业管理层的 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为 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服务,所以财务报告最基本的目标 就是为报告使用者决策提供相关的或者有用的会计信 息。财务报告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 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或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 征包括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在会计实务中引入公允价 值计量属性就是为了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满 足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相关性。 二、合理运用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 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 性交易等准则中广泛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何 在实务中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