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全民医保” 厦门准备好了吗?
从今年1月1日起,厦门近50万未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和未成年人看病不用再发愁。随着《厦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厦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暂行办法〉)的获批,此前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和未成年人也被纳入厦门医疗保障体系中。至此,一个覆盖全体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在厦门初步形成。事实上,厦门试水“全民医保”的举措不仅在福建省内属“首吃螃蟹”,在全国各省市中也走在前列。那么,在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厦门的“全民医保”将何去何从? 弱势群体需要的不仅是社会救助今年15岁的张玉慧是厦门市的一名初三学生,她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运动健将。然而,在一次体育运动中,她突然昏厥,经检查,张玉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打碎了张玉慧的梦想,更让全家陷入恐慌。要治疗张玉慧的先天性心脏病,至少需要2万元的医疗费。张玉慧的父亲已丧失劳动能力,全家生活只能靠母亲一人打工来维持。因此,这笔高昂的医疗费对于张玉慧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本无法筹集到。虽然不少热心人向张玉慧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她顺利完成了手术,但后续治疗仍需一笔不小的费用,这又让张玉慧的家人发起愁来。在厦门,像张玉慧这样因家庭无力支付医药费而无法进行治疗的未成年人并不少见,而他们只是厦门市户籍人口中未参加医疗保险群体的一部分。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厦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户籍人口已经超过150万,但受政策的限制,厦门市的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尚未达到100%,而未成年人和一些老人、残疾人至今仍享受不到社会医疗保障,“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他们的困扰。“如今,不少残疾人、贫困家庭的孩子生了大病,无力自行承担医疗费,只能向社会求援,于是爱心救助的报道就隔三岔五地出现在厦门各大媒体中,但这种救助方式只能解决患者的一时之急,不是治本之策;况且并非每位患者都能得到资助。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障机制,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张玉慧所住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位医生这样认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去年6月,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向厦门市政府提交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