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笔记本锋芒内敛
过去在人们的心目中,笔记本电脑一向 是大公司高层职员的专用品。这主要是因为 笔记本电脑的零配件制造工艺比较精细,因 此价格相对台式机要昂贵得多。尤其是中心 处理芯片长期以来一直被英特尔公司垄断控 制,致使笔记本电脑CPU的价格始终降不下 来。其次应该说是国内长期以来缺乏笔记本 电脑方面的自有品牌,所以市场竞争不激烈, 市场上现有的品牌得以安享太平。 “万元笔记本”异军突起 从1998年开始,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出现 了一些重大的调整。1998年年初,国内各大笔 记本电脑厂商纷纷将产品的价格下调,仅4月 至5月,各品牌笔记本电脑的降价幅度就高达 30%至40%。接着是联想火爆推出“万元笔记本 电脑”,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市 场上迅速掀起了一股笔记本电脑热。然而正当 人们欢呼低价笔记本电脑时代到来的时候,各 家厂商宣布降价的产品销售一空,低价笔记本 电脑又成了无源之水。 到了1998年年底,NEC引领低价潮流,率 先在国际级品牌中把主流机型的价位拉至2万 元以下。1999年上半年末,随着AMD芯片在中 低端笔记本电脑领域渐成气候,联想东芝再次 掀起价格大战的序幕,将配置在当时还算主流 的 Satellite 2520CDS的价格降到了1万元。随 之而来的是整个市场的大幅降价,各种品牌的 笔记本电脑价格降幅最大的有6000多元,降幅 小的也有1000到2000多元。 如此集中的大面积降价在前后两年同一 时期出现,引起了市场的震荡。人们一般认为 1998年笔记本电脑大降价最主要的原因是 “万元笔记本”引起的价格战,是厂商在大量 出售即将过时的产品;1999年的大降价则应 该归因于市场的深入拓展及技术的进步,尤 其是AMD移动芯片在笔记本电脑中的成功 应用和液晶材料的价格下跌。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英特尔一直在主导 着CPU的市场格局,而AMD公司也一直是 英特尔的劲敌。两家厂商虽然强弱分明,但 AMD却总能不断地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 偶尔还能出奇制胜,小露锋芒,这一点我们从 今年年初 AMD抢先发布 1GHz的 CPU就能 看出来。1998年上半年,AMD向外界发布可 移动的K6芯片,首次打破了“Intel Inside”一 统笔记本电脑天下的局面,其价格也比英特 尔的同级芯片便宜。 低价时代仍需精打细算 虽然笔记本电脑的低价已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