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瓶艰难回家引发争端
5月3日,北京市文物公司在 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029万 港币的成交价竟得了140年前英 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珍品“外粉 彩内青花六方瓶”。时至今日,此事 依然是社会上的一大热点,有人说 买得值,有人说不该买,对买者、中 介的看法也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该不该买 我们应该看到,对这件作品的 艺术价值的争论几乎是没有的。 百余年来,无论它在他乡还是故 乡,六方瓶都以摄人魂魄的美赢 得了无数藏家的心。著名陶瓷专 家马未都先生特为六方瓶撰写说 明:中国陶瓷工艺一直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 历史顶峰。此时的陶瓷制作,穷 极工巧,品种翻新,许多品种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外粉彩 内青花镂空六方套瓶即为这一时 期的登峰造极之作。 琢器比圆器工艺难度大,六方 瓶不能上圆盘拉坯,成型困难;镂 空工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 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另 外,内青花外粉彩套瓶工艺须两次 入窑烧成,成品率极低。诸多不利 因素使得这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目前已知仅存两件,另一件现藏于 台北鸿禧美术馆。中国瓷器制作在 清雍乾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 的。乾隆初年,为迎合皇帝的嗜好, 督陶官唐英创烧了一些奇特的品 种,供宫廷陈设。在乾隆八年唐英 的奏折称“夹层玲珑交泰瓶”等九 种新拟式样中,就有这件外粉彩内 青花六万套瓶。所以,从艺术价值 的角度上看,我们应该买。 有人说,我们应该通过国际法 规、公约等法律手段去争取,而不 应通过竞买的方式来夺回国宝。的 确,国际上已出台了一些针对非法出 口而要求返还文物的公约,我国也都 参加了。但这些公约只管辖100年内 非法出口的文物,而不涉及更早出境 的文物。而且,一些国家为了自身利 益而没有加入这样的公约,使国际公 约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前不久,希腊 外长帕潘德里欧访英,向英国政府提 出要求归还现藏大英博物馆的古希 腊壁画。尽管有的英国民众也认为应 该归还掠夺来的外国文物,但英国政 府还是一口回绝了希腊的要求。由此可 以看出,追讨历史上被战争掠夺的文物 要经过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而回头 再看拍卖时的具体情况:人家把东西拿 出来,在我们特别行政区的土地上拍 卖,而“一国两制”的制度又使祖国大陆 的法律不能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