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袖善舞汉玉佩
在丰富多彩的汉代玉器中,舞女玉 佩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解放后在11处汉 代墓葬,出土了大约30件舞女形的玉 佩。这些玉佩绝大多数用白玉镂雕而成, 器形扁平片状,两面用阴线琢出相同的 纹饰。玉人皆杏目、凸鼻、小口。身着右衽 长裙,腰系丝带。人物体态窈窕,细腰秀 颈。造型生动优美,舒袖起舞,一臂高举过 头顶,一臂贴于胸前或下摆做甩袖之状。 长裙飘逸,衣绉流畅。玉人上下正中有穿 孔,虽可以作为组佩主件,但在出土时却 不见其他附件,表明这种佩饰在当时是单 件使用的。 汉代流行的舞女玉佩,并非汉代独 创,其渊源当在春秋战国之交。早年在河 南洛阳金村一座战国早期大墓中,曾出士 一件双舞女玉佩,她们用白玉镂空,减地 法琢成,扁平片状。也是杏目,凸鼻,小 口。额上发梳成半月状,两鬓卷曲。身着长 裙窄袖,斜裙绕襟,腰系宽带。翩跹起舞 状,左右手分别上举或弯于腹前,长袖交 于头顶或垂于腰侧。 汉代的舞女玉佩年代,较早的标本见 于西汉文、景(帝)之际,最晚的标本到东 汉、安顺(帝)之时仍有孑遗,其中尤以西 汉晚期最为常见。它虽延用了大约三百年 之久,但不同时期造型、做工特点还是相 当显著的。如西汉文景时期的舞人玉佩, 器形多是较为规整的长方形,人物虽多数 为女性特征,但也偶有男性。面部表情呆 滞,舞姿生硬,动感不强。做工上基本不镂 空,纹饰均用阴线刻划,虽很繁褥,但既浅 又不流畅。元平(帝)时期的舞女玉佩,器 形打破了规整对称的约束,完全依造型要 求而定。人物皆为年轻女性,面目俊美,身 材苗条,舞姿生动。做工上镂雕而成,纹饰 除用阴线勾划,还用减地法修成边棱凸起 的凹槽,既突出了表现形式,又增加了人 物的立体感。东汉安、顺(帝)时期的舞女 玉佩,与西汉元平时期大致相似,只是头 上多了长发和两支长笄,肩披帛带,衣着 纹饰日趋繁褥。当代亦见有仿制的赝品, 多用河南南阳白玉制成,形式多以西汉元 平时期为主,但在做工上很少修磨,沁色 多用酸蚀成鸡骨白。 汉代的舞女玉佩,在当时并非是一般 人可以使用的。就出土这种玉佩的11处 墓葬而言,墓主皆为王侯,而直接使用舞 女玉佩的除东汉陈顷王为男性外,余皆为 王后或宠姬。如河北满城所出为中山靖王 妃窦绾遗物,江苏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