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大战烟起川蜀
沉寂多年的“蚕茧大 战”,在四川省夏茧收购中死 灰复燃,并有急剧扩散之 势。 据《四川日报》报道,从7 月17日起,四川乐山市中区 康泉丝绸有限公司(原岷江 丝绸厂)在井研、市中区、五 通桥、沙湾等区县,走乡串户 联系收购蚕茧。该公司无视 国家规定,公开在市中区几 个乡张贴告示,宣传丝厂昼 夜收购蚕茧,并给工人每人 下达收购30公斤的任务。执 法人员阻止其违规行为时竟 遭到围攻。这种现象并不仅 仅发生在乐山,像四川绵阳 市丰谷丝厂,眉山、丹棱、洪 雅等地也存在非法收茧现 象。 5年前的全国“蚕茧大 战”,人们还记忆犹新,而四 川更是那场“战争”的重灾 区。随着国际市场的疲软,蚕 农缺乏有效的保护,四川蚕 茧产量下降50%,丝绸企业 全面陷入困境,直到目前才 出现了难得的转机。但业内 权威人士指出,整个丝绸行 业依然十分脆弱,丝绸产销 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 其实,四川省政府今年4 月就下达了《关于加强蚕茧 统一收购与管理的通知》,明 文规定“继续对蚕茧收购经 营管理实行三不放开”政策, 即不放开蚕茧收购、经营渠 道,不放开蚕茧市场,不放开 蚕茧收购价格,继续由各级 丝绸公司统一管理、收购和 经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 个人一律不准收购和经营蚕 茧。 然而,有令不行、有禁不 止。在利益驱动下,四川乐 山、绵阳、遂宁、广元、自贡等 地的“蚕茧大战”暗潮涌动。 个体茧贩、无证丝厂及其他 组织参与收茧的违规行为屡 禁不止。据业内人士指出,无 证丝厂是导致“蚕茧大战”的 根源。 丝绸业是四川省传统优 势产业,而蚕茧是丝绸行业 的基础。“蚕茧大战”必然严 重扰乱正常的丝绸收购经营 秩序,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 失。 据了解,四川省根据国 家压缩调整工作的总体要 求,通过艰苦工作,使全省缫 丝企业由317家压缩到170 家,缫丝生产能力由 114. 7万绪压缩到 64.5万绪。随着“蚕茧 大战”不断升温,许多 无证丝厂私下开工,使压绪工 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蚕茧收购的无序,直接导 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据四 川省丝绸公司统计,全省蚕茧 的全年产量140万担,保守估 计个体茧贩和无证丝厂私下 购进30万担以上,仅此一项 国家税收流失达3000多万 元。而更为严重的是,无序的 蚕茧收购极大地冲击了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