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渤海击水200里

信息来源:2000.08.13 中国商报 茂环

横渡渤海有多难 渡海在国外已是司空见惯,目前保持人类 最长距离渡海记录的是一名澳大利亚女性,而 张健则是男性世界中长距离渡海的第一人。在 国内,十几年前横渡琼州海峡拉开了渡海运动 的序幕,渤海则是中国人征服的第二个海峡。 横渡海峡是一项极限运动。首先海水温度 较低,即使在夏季,也比人体的正常体温低十 几度。短则半天,长则一、两天的泅渡,对人 的耐寒能力也是个极大的考验。其次,海洋中 复杂的水文及气象状况也为渡海增大了难度。 比如海流的影响,使渡海者并不能游最短的直 线距离;如果是逆浪游泳,有时几个小时不仅 没有前进,反倒后退。再者,渡海要忍受孤 独,说不定还要经受鲨鱼袭击的恐怖。 渡海的“游戏规则”是,在横渡过程中不能 借助任何漂浮物,哪怕只是一秒钟,裁判就会宣 布渡海失败。 张健现为北京体育大学助理研究员,1988 年他就游完了29.5公里宽的琼州海峡。为了这 次顺利横渡渤海,组织者及张健本人都做了精 心的准备。大家也许还记得去年独自横渡英吉 利海峡的温州人陈雄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 是准备不足使然。 有了前车之鉴,1999年9月,张健沿渤海海 峡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并请专家做了有关论 证。据海洋专家分析,渤海海峡里能对人体造成 直接伤害的海洋生物不下十几种,如鲨鱼、海 蜇,所以组委会为张健特制了一个长10米、宽3 米、高2米的网筐,张健将在网筐中横渡海峡。 后因技术原因放弃网筐,改投鲨鱼药。为使身体 更为耐寒,张健订做了一件包裹全身的新式泳 衣;另与组委会专门研究出一套手指语,用指语 来表示自己的需求,这样能尽量减少说话,以节 省体力。组委会还专门找来一艘海军排雷舰及 数条鱼船为其护航。 张健遇到的难点在哪儿呢?经前方人员介 绍,目前由于渤海海面“涌”的影响(当地渔 民说法,类似海浪,速度约为4—5米/秒), 张健采用之字形游法以保证顺利前进。进入山 东境内后,由于当地海域岛屿较多,如果海雾 较大,虽有导航船指引方向,仍有可能迷途。 6月26日,张健随同组委会一行来到旅顺 陈家港,这里是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南岬角,也是 著名的黄海、渤海分界线,由于潮汐的涨落和海 水交汇换流,这儿的涌大流急,涌流最快时可达 6节(约每秒6米),张健在这里进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