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文明购物环境是根本

信息来源:2000.08.24 中国商报 高景远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全国每年 因超市失窃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250亿 元。而伴随着超市在各地的迅猛增长, 商家与“三只手”(姑且这么称呼)之间的 关系也越来越对立──从搜身、殴打,直 到剁指,至于像人身、名誉索赔官司这样的 较量就更无法枚举了。在这种对立中,商 家往往因防范乏术而无可奈何:一方面 因纠纷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公众面前变成 店大欺客的事;另一方面店内商品每天 仍然以相当数量被“三只手”顺走…… 超市防窃问题似乎已经无法解决 了。 今年7月底,记者就此问题专程赴 上海采访了易初莲花购物中心防损总经 理徐学东先生。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 话。 超市防窃不可小视 记者:徐总,如何看待国内超市商品 丢失状况? 徐学东:国内超市商品丢失可以说 是一个老问题了,伴随着开架售货形式 的出现,也就出来了超市“三只手”。但现 在看来,这又是一个新问题。一方面偷窃 手段上,由原来的小偷小摸已经发展到团 伙作案;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纠纷数量增 加,恶劣性已经明显升级。可以说,超市偷 窃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有关方面 应该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竞争加剧,超市赢利水平不断 下降,毛利10%多,纯利不到2%。“三只 手”的光顾使超市经营遭受了很大的损 失,有些超市因商品丢失而倒闭绝非危 言耸听。商家以往被当作“窗口单位”已 经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职能。因此现在一 旦遇到了纠纷,人们的惯性思维依然是, 消费者是弱者该保护,商家是强者应退 让;消费者是“上帝”,其要求商家应无条 件予以满足。 记者:那么,您认为如何处理好二者 关系? 徐学东:这也正是我要强调的一点, 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应该是对等的,而 不是对立的,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不 可否认在超市开架售货这样一个特定的 场所,有一些消费者在转念之间由正常 消费变成了偷窃。于是,我要问面对这 种情况,如何来界定“消费者”与“三只 手”。当一个人从“消费者”变成了“三只 手”时,却还要求得到商家的礼遇,这对 商家显然是不公平的。 还有在纠纷发生时,媒体或消协的 参与基本是向消费者一边倒的态度。这 样很不利于客观解决问题,反而助长了 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其实,我认为媒 体或消协既要关注纠纷本身,更得深究 引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