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应对油价飙升

信息来源:2000.09.01 中国商报 吴安钦,宋京生

本报通讯员吴安钦 记者宋京生福州报道:经过 多年商海搏击,农民也逐步懂得如何处理投入与产出 的关系了。今年,福建省连江县的渔民面对油价的上 涨,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措施,从而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去年年底以来,油价的连续上涨给渔民带来了一 定的压力。据有关部门估算,该县仅调高部分油价一年 约需多支出成本4亿元,每个渔业人口平均1000元。 就远洋捕捞作业的铁拖渔轮而言,一次作业的油价成 本已达12万至15万元,超过总成本的70%。 难道油价飙升就放弃渔轮作业吗?连江县政府针 对该县经济发展的特点,很快改变观念,出台了一系 列帮助渔民应付困难的政策,同时提出鼓动渔民适 当转产转业的思路。当地渔民从实际出发,在开渔之 初开始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改原来远洋作业为内海 定置网作业,主捕带鱼、龙头鱼、虾蛄、小黄鱼、小鱿 鱼等水产品。因内海捕捞只需中小型渔轮,船小马力 小、耗油省,属“轻型”渔业作业。二是改原先一次作业 返港为连续作业后返港,把远洋作业中“连洋”措施 搬到内海捕捞中,节省往返拖轮耗油量。三是建立海 上市场,利用铁拖渔轮改造船只,组建供应台湾、广 东、浙江、上海、辽宁等海鲜市场的饵料捕捞队,同时 组建供应省内罗源湾、三都澳网箱养殖区所需的饵料 “海上市场”。该类船队目前已达150艘渔轮,争取年内 再发展150艘。 “船小好掉头”,果然开渔半个月来,“连洋”措施取 得初步效益,初计比原先降低成本30%左右。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