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之乡空了粮仓

信息来源:2000.08.31 中国商报 越桦张林河

鄄城县大埝乡是菏泽地区惟一的粮 食产业化示范乡,山东省“三○”工程小麦 良种繁育基地,全乡年产优质专用小麦 2000万公斤,是全省闻名的“大粮仓”在近 两年各地一度出现“卖粮难”的同时,这个 乡的农民家里却无粮可储。粮食之乡何以 空了粮仓呢? 大埝乡早在90年代就因在全省率先 实现吨粮田而名扬四方,但随着粮食买方 市场的形成,这个乡也面临着高产低效的 新矛盾。大埝乡的决策者多处求经,经山 东农业大学的小麦专家余松烈教授“点 拨”,下定决心要在小麦“优质专用”上做 文章。借以实现全乡粮食生产的再次腾 飞。1997年秋种前,大埝乡聘请小麦专家 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进行了广泛科学分 析,专家们认为:大埝乡的土质、气候、水 利条件,尤其适合种植高蛋白、高筋值的 硬质小麦和适合蒸煮食品的中筋小麦,更 令人兴奋的是省农科院的专家们看中了 这块风水宝地,决定把大埝乡定为全省第 二个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当年,该乡就种下了1万亩PH82- 2-2、鲁21等4种优质小麦。大埝乡按照 小麦生产商品化、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实 行统一供种、统一规划、统一防病、统一水 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播机收、统一 储藏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在每个小麦良 种繁育村还设立了工作组。1998年夏收 前,大埝乡繁育的万亩优质专用良种小 麦,通过省农科院“三○”工程专家组的 采样测产,亩产达650公斤。让大埝乡 干部群众兴奋不已的,不仅是高产量, 还有高价格──每公斤小麦良种竟是4 公斤普通小麦的效益。乘势而上,1998 年秋种时,全乡一下子引进了2.3万亩 “济南17”、“PH85-16”等6个省内“独 家品种”,1999年麦收时,各地种子公司 争相收购,许多农户卖完了种子只好再 到市场上买口粮。俏销进一步调动了农 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1999年秋种 时全乡3.5万亩小麦全部实现了良种 化。 随着粮食种植业调整步伐的加快, 大埝乡也失去了小麦良种繁育“垄断”优 势,面对市场变化,他们反复论证,决心 走既卖种子又卖粮的路子。为畅通销售 渠道,乡里派人带上自产的小麦和面粉, 到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多处拜访食品 加工企业,现场与进口小麦粉对比试用, 以品质和口感与进口小麦粉分高下的事 实赢得客户青睐,大埝乡的小麦和面粉 很快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