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区文物资源前途堪忧
本报记者张仲超报道:上海浦东 拥有253处文物资源,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文物资源不少处于“风雨飘摇”状 态之中,前途堪忧。 位于新区蔡路镇的陶长青住宅 “守候”在川杨河畔。主人曾是本世纪 初上海滩有名的“地皮大王”,发迹 后建造了这幢完整的江南四合院。脊 瓦上的精巧砖雕,梁柱上的斗拱,庭 前宅后已有百年历史的广玉兰、桂 花树……有关建筑专家感叹道:这 种建筑即使在浦西也难找到。可这幢 老房子的前景不妙,它先后被川沙毛 巾三厂、星光日用化学品厂等8家单 位占用,也可能在不久的房地产开发 中訇然倒下。 比起浦西,浦东历史显得太短。然 而,由于特殊的原因,浦东也拥有大批 足以傲人的文物资源。这里人杰地灵, 名人辈出,如宋庆龄、张闻天、黄炎 培,“近代城市化的先驱”李平书,“毁 家兴学”的杨斯盛,抢救昆曲艺术的穆 藕初兄弟,甚至“大名鼎鼎”的“流氓大 亨”杜月笙也出生于此。因此,留下一 些精美的老房子也就不足为奇了。与 浦西相比,浦东的老房子更多地保留 了中国民间的传统风貌,不少是江南 民居的遗存,建造者又多为富商巨子, 本身也跨越于城乡之间,故此多一些 “点睛之作”,在传统风格上也吸纳了 不少西方建筑的“现代性”。因此,浦东 老房子才身价倍增,成为研究浦东历 史建筑风格、社会心态及这些人物本 身的重要佐证。如杜月笙两处私宅 既有海派石库门的风格,又有传统 的老祠堂样式,建筑物本身的价值 就不菲。 此外,浦江的沿江地带还有一大 宝藏:即大量的产业建筑。当时,浦东 的工业是上海工业的“半壁江山”,因 此这里的老厂房鳞次栉比,英美烟厂、 上海船厂的若干货栈、码头如今已成 为少有的历史遗物,具有很高的保留 价值。 由于特殊原因,浦东虽有这么多 的历史文物资源,却长期埋没于历史 尘埃之中。新区管委会成立前,只有川 沙县搞过一次较粗的文物普查工作, 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多文物均不 为人知,也不为人保护。当年曾酿下 “文物悲剧”,如著名的“严桥遗址”,本 是证明宋以来浦东先民就已休养生息 于此的古村落遗址,但千余年的遗址 顷刻之间就因房地产开发而被毁。如 今,这里只有几幢高楼了。更有甚者, 不少文物为私人所盗卖,严重地损害 了国家利益。 浦东文物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