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难觅降价好药踪迹

信息来源:2000.09.14 中国商报

本报讯:9月1日起,重庆市159种药品价格大 幅下调,降价药品平均降幅约33%,降价总金额初 步测算每年为6000万元。奇怪的是,此次公布的 159种降价药品,在未降价前,重庆市各药店均可 见,9月1日后,大部分降价特别是降价幅度大、在 市场上有一定信誉的药品,如盐酸洛美沙星、阿奇 霉素等,竟然一夜之间从药店的柜台中消失了。 据悉,重庆市共有3批、638个药品降低了价 格。药品如此大批量、大幅调低价格,对消费者来说 无疑是大好事。这批药品价格以政府行为的方式予 以降低,深得民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好事却难 以得到好结果。 当地一位“老病号”在向重庆晚报热线投诉时 说,因慢性炎症,他长期服用阿奇霉素胶丸。过去 市场上卖60多元1盒(6粒装),降价后为15元1 盒。他近几天跑遍了解放碑、大坪、观音桥的知名 药店,均买不到这种药。另一位病人投诉说,他在 观音桥一家药店买盐酸洛美沙星胶丸(降价后每 盒10.20元),售货员坦然地告诉他:“我们进价 都不止这点钱,老板喊我们不卖了。”并好心地对 他说:“你就买没有降价的消炎药嘛!作用是一样 的。” 一位病人在本单位医务室药房取药时,发现所 取的3种药品仍然按降价前的价格发售。病人不 解:“这几种药不是公布降价了吗?”司药答:“我们 送药时没有降价,现在若按降价后的价格发药,中 间的差价谁赔?”类似的做法在市、区、县医院屡屡 发生,投诉不断。 据重庆市价格举报中心介绍,他们也接到许 多举报,核心问题是降价好药在市场上不易买 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此次公布的159种降 价药品中,许多生产厂家及批发商不在本地; 此次药品降价不是全国统一行动,仅是一地之 为,难以控制全盘。外地药品生产厂商,看到重 庆将他们的药品降了价,为保住自己的利润,便 急忙将市场撒向重庆管不到的外地市场,或暂时 将重庆市场内 的降价药品“冷 冻”起来,等待 市场变化。 据称,重庆 市药品降价的政 策及决心不会因 此而动摇。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