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无粮也秋收

信息来源:2000.09.28 中国商报 黄毅,肖林

四川仁寿县广桥村的田野里仍是绿 色一片,竹架上豇豆摇头晃脑,“看秋收 啊,我们村可不是割稻秆打谷子。”扬了 扬手中刚摘下的大把豇豆,村民张英杰 老汉乐了,“哟,收这个。” 种了大半辈子田,张老汉的打谷机 今秋第一次派不上用场,稻镰也不知扔 到了哪旮旯,同全村人一样,他把自家的 承包地全种了蔬菜。眼下是豇豆生长末 期,得抓紧采摘,几天后就要下种莲花 白。张老汉的秋收特别忙:“我家的3亩 豇豆一季就卖了3000多块钱,是种稻的 三四倍。前几年我也种点菜,春种黄瓜夏 种豇豆,可没啥技术,病虫害多,种出来 的菜卖的少,送的多丢的多。现在县上、 乡上组织农技员培训我们,还教我们把 菜从一年两季种到了三季,秋季还种莲 花白。” 穿行川西平原、丘陵山区,无粮也秋 收的农民越来越多。记者刚来到川南的 丹棱县唐河乡,乡长闵光成就端来了两 大盘丰水梨、黑宝石葡萄,得意地称“这 就是唐河农民的秋收”。这个乡从前年开 始的调整结构,如今80%的耕地已成了 各类水果及经济作物的天下,保留了多 年的“吨粮乡”称号已不复存在。 川西平原上的龙泉驿区兴龙镇,田 间地头种满了果树。刚从果园回来的工 农村村民李国才匆匆赶回他贴满瓷砖的 “小洋楼”,和记者摆起了龙门阵:“这几 天忙坏了,摘水果、跑销路,我还依托果 园在家办了个‘农家乐’旅游,这段时间 游人特别多。”通过10年调整,目前兴龙 镇粮经比例调整成了1:99。去年全镇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0元,其中林果占 到80%,其余则是以观光赏果为主的“农 家乐”旅游收入。 近年来,四川省在稳定全省粮食总 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 构以及粮经比例。据了解,今年全省水 稻、玉米等大春粮食面积分别较上年调 减106万亩、124万亩,大豆较上年增加 107万亩,各类大春经济作物较上年增加 91万亩。各地同时把优质农产品作为结 构调整的重点,今年全省优质稻已占水 稻总面积的26.8%。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