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在改制中延续
大庆市蔬菜公司是一个与大庆油 田同龄的老牌国有企业。六十年代,为 保障油田会战的后勤生活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计划经济时期,他们还建起了 当时亚洲最大的菜库,为丰富人民群众 的“菜篮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是,这种依靠政府投入,单凭“等、靠、 要”才衣食无忧的日子,在市场经济的 冲击下终于过到了头。“断奶”后,没有 一分补贴,公司亏损达640多万,近300 人的生计一下子没了着落。生存?还是 死亡?全员面临着痛苦的选择。 穷则思变,企业改制势在必行。 1997年7月,公司现有的7家企业全部 完成了由国有到股份制的转变,职工与 企业捆在了一起。企业由领导干部管理 变成了全体职工管理,“船上有货,关心 潮涨潮落”,职工们对经营进行严格的 监督管理,发现有偷拿的毫不留情,拿 一罚十,杜绝了企业经营上的损失。 以往,职工找领导都是为了要待 遇和解决个人的实际困难。如今,职 工们把自己当成了“局内人”,纷纷向 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为公司的经营管 理献计献策。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 蔬菜公司到1997年底终于有了少量 的盈利,从而彻底改变了公司从成立 就一直亏损的局面。为克服工作的盲 目性,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夯实基础, 1999年他们制定了“一年巩固完善打基 础,两年拓宽市场求发展,三年争创效 益上台阶”的三年规划。当年,公司的经 济效益就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实现利 润45万元,创造了这个公司历史上的 最好水平。 为了搞活资产运营,他们又在企业 内部挖潜增效上做起了文章。这家公司 过去存在着非经营性可用资产闲置浪 费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充分发挥这些 资产的利用率,效益是可观的。于是,公 司把多年闲置的“地秤房”、缓冲间改造 成香蕉库和水果“精品”间;改造了过去 被无偿使用的车库,引进了“统一企业 集团”等170多家企业进库经营,大大 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为了缓解企业资金 紧张的矛盾,公司还卖掉了大酒楼闲置 的楼房,活化了资产。他们还精打细算 过日子,舍弃了耗电2万度的热水壶, 改用煤气罐烧水,仅这一项每年就节约 资金4万多元。 蔬菜公司的全体员工不仅在市场 经济的大潮中守住了摊子,还千方百计 地扩大经营,积极创业。实行了基本生 活保障工资与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分配 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