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我国粮食相对过剩

信息来源:2000.09.28 中国商报 蒋建安

进入9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在“一靠 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方针指引 下,连续5年获得丰收。目前我国粮食年 总产量已突破5亿吨大关,实现了从粮食 长期短缺到粮食相对过剩的历史性跨 越。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粮食 过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结构性过剩。尽管我国粮食总量不 少,但其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优质品种 供不应求,而大路货、品质差的品种供大 于求,如北方的春小麦、高水分玉米和南 方小麦、早籼稻等,质量较差,大量积压, 导致市场销不出,仓库储不下,资金转不 动,财政补不起。 低水平过剩。目前我国粮食人均占有 原粮400公斤,其中直接消费的口粮如大 米、面粉等折合原粮(稻谷、小麦等)人均 约250公斤。而美国和加拿大,人均每年 要消耗800公斤粮食,其主要差距在于我 国人民目前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粮食的 转化和深加工能力比较薄弱。将来随着我 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 善,人们将要吃更多的鱼、肉、禽、蛋、奶, 这就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 浅表性过剩。首先,藏民之粮比以前 大为减少,城镇居民上超市或农贸市场购 粮往往是十斤、二十斤地买一点,家中几 无存粮;农村则受“种粮不如买粮”的观念 影响,特别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部分 农民已脱离耕地,直接上市买粮吃;一些 有口粮田的农户,为了省却存粮保管的麻 烦,改善居住条件,宁愿把原粮出售后再 买成品粮吃。其次,由于粮价便宜,促使粮 食销区省份以及众多的粮食加工、饲料、 饲养、食品、酿造等用粮企业大多采取以 销定进、随用随进的经营方式,以加快资 金周转,减少库存利息、费用支出或财政补 贴,由此导致库存普遍不足。 阶段性过剩。粮食的数量和品质处于 动态变化之中,此时多不等于彼时多,具有 一定的阶段性。首先,从粮食生产年景看, 由于我国农业目前还受制于天,受气候、生 态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较大,丰歉难测,即使 丰年有余,一旦遇上灾年,情况就可能发生 逆转。其次,从中、长期看,根据人多地少水 缺的国情,我国粮食的发展趋势不容乐 观,粮食短缺仍将是困扰我国的问题。 根据以上对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的分 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可以得出以下 结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粮食过剩只是相 对于粮食长期短缺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