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空壳合同”诓了西部

信息来源:2000.10.27 中国商报 胡安东

本报记者胡安东银川报道:有时有的厨师爱抱 怨:“我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人。”然而与此 恰恰相反的是,在西部一些地区,往往是“你准备了 两桌菜却只到了一桌客人”。 接近年底,当西部人静下心来盘点招商成果时 才发现,在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交易会、展销 会、洽谈会、博览会背后,留下的却是许多难以兑现 的“空壳合同”和“空头支票”。这一尴尬场面的出 现,不但影响了整个西部大开发的“排兵布阵”,还动 摇了西部今后对东部招商引资方面的热情。 据记者掌握的材料,今年宁夏共举办了4至5 个大型经贸展销活动,保守估计签订了20亿元人民 币的购销协议,但从当地企业反馈的信息看,真正落 实和履行的合同还不到35%。今年8月,山东一家 大型食品企业与宁夏某肉类加工厂谈成一笔价值 1500万元的清真牛羊肉生意。字也签了,章也盖了, 但到现在为止对方仅拉走两卡车羊肉。 除了合同履约率低外,合同信用差也困扰着大 部分西部企业。在宁夏灵武市,广东一家注册资金 只有20万元的小型加工企业,竟然与当地签订了 价值460万元的水果、蔬菜一揽子收购合同。显 然,这又是一笔无法兑现的“空壳合同”。日前,记 者还跟踪了几项去年在媒体上公布的招商合同, 结果发现多数属于“纸上谈兵”。有位外地客商干 脆认为,签签合同无非是在政府面前替老客户撑个 面子,也就是说,合同签约之日就是双方解约之时。 专家提醒,别让“空壳合同”诓了西部,因为它的 随意性容易伤害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互相信任,继而 影响到国家整个西部优惠政策的兑现。另外,不管东 部还是西部, 内资还是外 商,在国民待 遇面前,双方 还是严格按 《合同法》办事 为好。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