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超市掉进南京商战“火药桶”

信息来源:2000.11.08 中国商报 金陵

本报讯:一年前,排名世界零 售业界第二、第三位的家乐福、麦 德龙登陆南京时,南京商界曾大喊 “狼来了”。然而,在南京这个全国 商战的“火药桶”,洋超市并非“一 马平川”。 “价格游戏”失灵 洋超市最常规的“杀手锏”是价 格,家乐福、麦德龙都宣称自己经 营的商品比一般超市、百货店低 5%至10%,有的甚至达40%。但在 南京一轮又一轮商战的冲击下,洋 超市的低价几成“哑炮”。同样是砀 山梨,每500克麦德龙售价0.79 元,而苏果汽车东站店仅0.48元。 洋超市的价格策略是天天低价,用 10%左右的低价商品来招揽顾客, 这一招很快被南京大商场、超市采 用。苏果、苏宁、新百、中央等凭其 品牌和规模,普遍要求供货商的供 货价和洋超市基本同步,此举使洋 超市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 “看家本领”难施 去年10月家乐福刚开业时,千 余种生鲜食品,成了家乐福的一张 “王牌”。然而,4个月不到,苏果超 市的生鲜食品已是琳琅满目,日均 销售额逾百万元。苏果还提出了 “大厨房”消费概念,25%的商品为 生鲜食品。与此同时,南京商家学 会了“拿来主义”。如送特价商品邮 报给会员是洋超市的高招之一,苏 果则通过邮局将特价商品目录投递 到每位居民家中;洋超市要到晚上 10点才打烊,南京8大商场统一来了 个“延时经营”。 扩张势头受阻 洋超市进入南京后,对自己的 运作模式相当自信,而在南京商界 价格大战的打压下,家乐福、麦德龙 的营销方式显得相形见绌。 洋超市开始对南京的商战漠然 视之,直到销售大幅下滑时才被动 应战,如麦德龙的顾客节、送货上 门,家乐福的狂欢节、承诺商品价格 不比同行高、天天惊爆商品等。这 表明洋超市在“入乡随俗”的同时, 其优势感正逐渐失落。 据南京市财贸委调查预测,今 年两家洋超市销售额在8亿至9亿 元之间,而全市连锁超市销售额可 达50亿元,比例不足20%;若以今 年全市消费品零售额415亿元计 算,外资商业(包括洋快餐等)零售 额约15亿元,占3%左右。 家乐福大桥店开张没几天,曾 放风要开二店,但至今未见影子。 洋超市在南京的“扩张”无疑受到遏 阻。挟国际背景、品牌影响的洋超 市如何与本地商业“共舞”,人们拭 目以待。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