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亟须完善
昨天,《大河报》刊登的“省会49家公立医院近8000种药品同城同价”的消息令人欣喜。据我所知,河南省卫生厅的“省级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举措,自1997年已经开始实行,当时还为此在内部发了消息,据说还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的彭云同志的赞许。$$后来集中采购是实行了,但并没有对医院实行限价。仅此一项的推行和完善,就用了十年时间,由此也可看出改革的艰难和不易。$$艰难和不易来自各方都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以致非要闹到民众不堪重负、天怒人怨的地步才不得不改,但民众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关民生的药品价格早已成为社会热点。其中的厂院勾结、销售人员与医生联手哄抬药价、拿取高额回扣的丑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就以此次价格调整的丁咯地尔注射液为例,经国家多次降价,已由70多元降为7.25元,降了整整十倍,其中的暴利触目惊心。在国家已先后多次降低药价的今天,药价仍是如此虚高,真是令人吃惊。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降价后的药品是否还有暴利?集中采购能否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原来的药企销售人员,会不会把贿赂的重点由医院和医生转为掌握集中采购权的人员?如何做到集中采购公开、透明?如何分散权力和有效监督?除了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是否还要有群众代表的参与和监督?群众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什么规定?如何掌握药品成本和分析?等等。$$国外某些国家是不允许药品做广告的,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药品企业有时会利用广告夸大疗效,误导群众。二是高额的广告费用会提高成本和售价,最终将广告费用转嫁给民众。现在都在提与国际接轨,有关部门能否将不允许药品做广告这一条也接一下轨?如能接轨,那将是抑制药价虚高的良方之一。$$药品降价、集中采购的现实毕竟是令人欣喜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也将明确走向全民医保的目标。由梦想到现实,也许需要一个漫长的完善过程,但目标一定,围绕目标,各个部门甚至于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存利革弊献计献策,使我们的各项政策举措都更加趋于公平、公正、合理、有效。我们的各级领导、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如能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一切事情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