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设班干部须淡化“官位意识”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郑州市一些中小学甚至职业学校、中专等出现了广设班干部的现象,班干部的数量有的达到学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众班主任称,这样做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事实是否真如学校的初衷达到预期效果呢?这样做会不会在学生中产生“官位意识”呢?记者对此做了调查采访。$$40多名学生35个班干部$$某小学三年级某班一共40多名学生,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班干部却有35个。该班还有一套完整的班干部“体系”:该班班长和班长助理由大队长和中队长轮流担任。班里一天的工作(如要求同学们背古诗、名言,管班级纪律,要求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等)主要由班长负责。班长不在时,班长的工作由班长助理代理。学习委员主要负责清点上交的作业本数等,劳动委员负责检查当天值日生的卫生打扫工作。部分中队委员、小队干部则被安排在中午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吃饭、管洗手液、当课代表等,更多的中队、小队干部则处在工作待分配阶段。$$记者在接下来对几所学校几十个班级的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班主任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在班里最大限度地扩大班干部的数量,只不过叫法不同、称呼各异,如“某某负责人”、“某某委员”等。$$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谈到这种现象时,大多数班主任称,这样做并不是在给学生“封官”,而是为了给大多数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这符合商品大潮的时代要求。$$一名姓高的老师告诉记者,很多班级工作带有临时性,工作变动性也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让班干部承担一些临时出现的工作,会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利于孩子的进取和提高,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从教9年的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常小燕对记者说,班主任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是赏识教育的一种体现方式,她也曾采取过。但在给学生任职时最好不要带“长”字,可以叫“某负责人”,这说明他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工作人员,这样既强化了责任心,又淡化了“官位意识”。$$五年级班主任马灵君对记者说,他们班班干部岗位设置得多,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家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目的。所有班干部一个月调换一次,班干部组织一直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