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领舞电子政务
河南电子政务聚集了全国的目光。10月16日,河南济源,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召集全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的主要负责人,在这里进行试点结束后的全方位经验交流。这次会议汇集了公安部十一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全国17个省市、河南18个省辖市的主管领导。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河南和广东、天津、重庆一道成为国信办敲定的四个试点。众所周知,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中,信息安全问题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这样一次重大的全国性行业会议,放在河南举办,其意义不言而喻。国信办常务副主任曲维枝对河南试点进行了高度肯定。她表示,河南济源建设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平台,在全国是第一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这次试点摸索出的信息安全保障办法,为济源全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模式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安全保障,为今后基于互联网建设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电子政务开创的“济源模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河南试点赢得全国瞩目2005年8月,国信办批准了河南省关于在地市级以下行政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试点的请求。河南省决定将试点工作放在济源开展。此前,济源已经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和“12345”便民热线,政务部门全部接入互联网,70%的部门建有内部局域网,20余个部门建有纵向业务系统,信息化基础较好,正准备建设全市统一的网络办公和应用平台。但是,济源每年传递的涉密信息不到总信息量的3%。若专门建设电子政务网络,投资大,覆盖面小。而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电子政务建设,虽然节约资源和成本,却面临着政务信息泄密、非法篡改、身份假冒等安全威胁。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试点,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性问题。根据需要,济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确定了建设内容,一是基于互联网建设链接全市所有党政部门和乡镇的电子政务网络,二是建设政务办公系统、项目管理与审批系统、新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系统,三是在进行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开展信息安全试点,探索等级保护方法,建设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支撑平台。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来自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专家组的总结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