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弟学校是堵是疏?
核心提示按照省教育厅的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打工时,流入地公办学校应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尽管这一政策在郑州市已实施了3年,市内各区每年在学生入学时,都向流动人员子女敞开了公办学校的大门。但没有办学许可证、存在着各种问题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仍旧生源不断。据统计,目前这些存在于郑州市各都市村庄内的民工子弟学校,生源保守数字达到近万人。据介绍,对未经许可而创办的民工子弟学校,目前各区教育部门在管理上尝试了不同的政策,有些进行了“一刀切”,有些采取了“部分保留”,有的因管不了而不管……昨天,记者获悉,二七区教体局将对辖区内的民办学校出台一系列政策,把以前不管不问的民办学校管起来,并且进行资金等各项扶持,以期在对该类学校进行疏导的同时,为辖区公办学校分担压力。那么,民工子弟学校目前的现状和其能生存下去的原因又是什么?二七区现状有弊也有利难以取缔8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市二七区高砦村,在一幢临街出租楼上,“高砦实验小学”的大牌子非常醒目。牌子下一个出租屋铁门半开着,记者顺利进入学校上到二楼,也没有被人阻拦。二楼校长办公室屋门敞开,屋里放着几张破桌子,校长不在。二楼另一房间内,一名中年女子正在洗衣服,听记者说在附近打工,想把在老家的孩子转来上学,这名女子很热情地介绍说,校长姓雷,办了十几年学,很有经验。怕记者对学校信不过,她说,这所学校连高砦村委会都入了股,教委也批准了,学校的老师都是从辖区内比较好的中学调来的。附近打工者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都开有班,现在学校里有300多名学生。在三楼三年级教室,三四十个孩子挤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上课,一名年轻的女老师坐在讲桌前看书,而讲台上却蹲着两个手拿课本的男孩。女老师向记者介绍说,她是从周口一所师范学校毕业的,孩子不管什么程度,只要送进来就能学好。她指着蹲在讲台前的两个男生说,这两个孩子是头一天下午在教室打架犯了错,所以一直到今天对他们的处罚还没结束。她告诉记者,学校对学生管理都很严,即便学前班的小孩子捣乱,老师也会让他们罚站。记者来到一楼学前班,果然看到讲台上站了一排小孩。拎着一袋菜回到学校的雷校长听说记者想把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