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药商齐聚禹州话“药事”
10月26日,禹州市区张灯结彩,花团锦簇,“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2006·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在这里隆重开幕。自2002年以来,这已是禹州第5次举办“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一千多年前,唐代名医孙思邈长期在禹州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博得了“药不过禹州不香,医不拜药王不灵”的美名。其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此地逐渐形成了以药材为中心的四大专业市场,呈现出“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的繁荣景象,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药都”。如今,关于中医药的盛事仍在这里延续。“药”为媒邀来四海宾朋“从第一届‘药交会’我就来,以后每年的‘药交会’我都来参加了。”来自江西南昌某制药厂的药商张云平先生说,每次都来的原因是看中了禹州的药材市场。他说,他们厂每年要从禹州进约50万元的中药材,禹州的药市每年销售他们厂的药品有120多万元,禹州已成为他们药厂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本届盛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药材集团公司、许昌市政府主办,由禹州市政府和河南省中药行业协会承办。据大会组委会介绍,本届“药交会”共有1000多名国内外药商参与其中,规模超过往届。其间将举办“药王”文化与保健养生专家论坛、禹州道地药材展、钧瓷文化展等活动。“药交会”也为当地的药商带来了商机。盛会开幕的前一天,在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开药材行的王顺兴先生就忙活开了。那天,记者看到他正和家人在筛选一种叫“地骨皮”的中药材。他指着药材行里摆得满满当当的袋子说:“要开‘药交会’了,要把我备的货筛选干净点。”王顺兴说,他原来是禹州市张得乡湾王村的一个村医,看到中药材生意不错,2003年在这里开了一个药材行,如今经营约500种中药材的批发和零售业务。“生意好做,多亏有‘药交会’。”王顺兴说,大会期间买药的和卖药的人来得很多,不仅能够增加交易量,而且还能够相互沟通中药材的信息,对他们药商很有利。王顺兴身旁的一位药商说:“还是政府替我们药商想得周到,有了‘药交会’,我们的生意就会越做越红火。“建药城主打“药王”牌禹州是我省首屈一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据禹州市中药材市场管理委员会介绍,截至目前,禹州市的中药材面积有31.5万多亩,共建成禹白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