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陶瓷业:“风光”难掩危机

信息来源:2006.11.02 海峡财经导报 张伟伟,施桦峰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个多月了,国内的钢铁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都面临着极大压力,相比之下,福州市闽清县的陶瓷业似乎“波澜不惊”。闽清是福建省三大陶瓷生产和成品出口基地之一,当地陶瓷业近年来海外拓市的步伐引人注目,2005年对外出口额比上年递增60.6%,出口总额近1亿美元。但记者赴闽清采访时发现,闽清陶瓷业无近忧,有远虑。 闽清陶瓷业为何“处变不惊”“从2005年下半年至今,闽清陶瓷业的日子都很好过”,这是记者采访闽清陶瓷业者时听到最多的声音,但在记者这个“外行”看来,今年国内陶瓷业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燃料费、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扬,已让很多陶瓷企业老板叫苦不迭;欧盟实施RoHS指令(即欧盟《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等出口壁垒,又让国内外向型电子陶瓷生产企业雪上加霜。这些困难似乎都没有难倒闽清陶瓷业者。由于先一步把燃料换成性价比更高的天然气,燃料费上涨的难题迎刃而解;欧盟出口门槛的提高,也没有绊倒闽清陶瓷业。福州海关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闽清以装饰用陶瓷出口为主,这类产品不在欧盟环保指令涉及的范围内。据统计,今年1~7月闽清出口建筑陶瓷2342批,出口金额达5298.72万美元,同比增长16.75%和57.41%,其中7月份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3.99%。相比之下,其他国内同行在遭遇燃料成本提高及出口壁垒后,普遍把出口退税视为“救命稻草”。然而,今年9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将陶瓷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8%,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让很多地区的陶瓷企业顿感压力。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政策调整并没有打乱闽清陶瓷企业的阵脚。很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闽清陶瓷企业而言,这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并没有产生多少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个利好消息。为什么闽清陶瓷企业可以“处变不惊”呢?福州市闽清县税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对闽清县瓷砖产业采用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对于十五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闽清陶瓷龙头企业而言,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对其影响甚微,因为在采用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前提下,对这些企业施行的是“不征不退”的税收政策。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业陶瓷”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