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亿枣业寒冬突围

信息来源:2006.11.17 大河报 万军伟,王勇

$T[凭借品牌效应,新郑红枣每年比外地枣的平均价格要高出30%至40%,并吸引国内其他 产枣区约1000万公斤红枣在新郑流通。红枣之乡新郑还孕育了全国最大的枣产品加工企业。$$ 但与此同时,枣业生产门槛较低,市场发展无序,产品深加工不足,知名品牌少,已经成为 制约枣业大省河南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E$$ 行业精英的“枣业盛宴”$$ 围绕枣产业面临的现状和发 展,11月11日,一场由全国行业精英 自发组织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枣 产业论坛”在河南新郑举行。$$ 这场高端对话的阵容,几乎囊 括了全国20多个省市枣业的顶尖专 家和企业家。安排这一论坛的背景 是,国内枣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重 新洗牌的春秋战国时代,摆在全国 枣企业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枣 产业何去何从,如何应对。$$ 此次论坛的主办者,中国园艺 学会干果分会理事长刘孟军,对枣 产业进行了精辟的诠释,“从全球 角度来看,中国枣产业的超强地位 正在进一步得到巩固。从品种结构 看,干制品一统天下的时代正在成 为过去,鲜食品种与枣制品迅速成 为枣业发展的生力军。在采后处理 方面,虽然总体发展缓慢,水平仍然 较低,但从贮藏、分级到加工普遍有 所进步,各地也普遍高度重视,正处 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前夜。”刘以四 句话概括今年的枣业形势:“冬枣大 降价,干枣大减产,新区放异彩,产 后大发展。”$$ 专家和企业家们提出的一个个 有价值的观点,在为期两天的会议 中始终撩拨着与会者兴奋的神经。 不过,在共商枣业大计的同时,另一 个更引人注目的消息牵动了更多的 眼球,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倡议 提名枣树为我国“国树”。去年7月中 旬,中国林学会正式启动了国树的 评选工作。针对评选标准,不少与会 者认为,枣树完全有理由被列入国 树。$$ 作为枣业大省,也是这场高端 对话的东道主,河南枣业更是得到 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作为食品工业大 省的河南,有以双汇为代表的肉类产业,有以三全、 思念为代表的速冻产业等领舞全国,而同样为食品 重要类别的大枣,同样应成为河南省土特产的一张 名片。”业内龙头企业、河南省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 司总经理石聚彬抛砖引玉之言,令人充满无限想象 空间。$$ 此言不虚。与其他食品类别相比,大枣极具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