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东盟,能否让福建水产出口脱困?
2006年是福建水产出口企业进行战略转变的重要一年。由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福建水产尤其是出口比重最大的产品烤鳗,出口量、出口创汇额均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福建出口东盟的水产迅速增加。福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福建出口东盟的水产品产值达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东盟有望在今年成为福建省水产品的最大买家。东盟市场的打开为福建水产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一定保障。但尽管如此,福建水产品出口市场单一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如拳头产品鳗鱼仍主要依赖日本市场。在出口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和自身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的内外交困之中,福建水产出口能否从东盟市场获得新的生机? 准入门槛抬高,出口日韩受阻一直以来,福建水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随着上述地区贸易壁垒的日益抬高,福建水产品出口频频碰壁,传统出口优势产品鳗鱼制品在日本市场更遭受了沉重打击。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获得的资料显示,2001年福建省出口鳗鱼制品4.72万吨,占福建总出口贸易量的32.2%,出口贸易额约占福建水产品总出口贸易额的2/3,但接下来几年,鳗鱼制品的出口量不断下滑,到2005年仅剩2.19万吨,占福建水产品出口总量的8.77%,贸易额下降到水产总贸易额的1/3左右,且其对日本市场的依赖并没有实质改变。日本是福建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日本对进口水产品所设的关卡越来越多。尤其从今年5月29日开始,日本正式推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标准进行近乎苛刻的规定,直接影响了福建水产品的对日出口。按照《肯定列表制度》的规定,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724种缩小到229种,农药残留标准由9000个增至2.8万个,其中许多标准接近现有仪器所能测量的最低值,这意味着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在此制度的直接影响下,2006年福建鳗鱼制品出口无论总量还是贸易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韩国是福建省水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韩国政府于2005年与中国政府签订的相关协议中规定,中国出口的所有活鱼须持有中国检疫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才能进入韩国市场。不仅如此,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