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农项目与农民“无缝”对接

信息来源:2006.12.29 大河报 郑松波,王春利,李敬欣

核心提示 自12月5日开始的“大河特别行动——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昨天在援建项目对接会上达到高潮。对接会现场引来数千农民朋友。而随着“河南援农网”的正式开通,一个“永不落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援建项目平台正式向农民敞开大门。 渴盼的眼神,急切的心情,昨天上午,数千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朋友纷纷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和本报联合举办的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对接会。就业登记,免费培训报名,蔬菜基地合作……供需双方在这里激情碰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河特别行动”总顾问王明义说,这一活动切实给农民朋友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随着这一批具体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农村面貌必将会有很大帮助。 河南援农网正式开通 昨天上午8点30分,离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对接会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记者提前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北门,看到从全省各地赶来的群众已开始聚集起来。 上午10点钟,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对接会仪式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正式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明义,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郭永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赵铁军,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赵鹏等出席了这一仪式。 王明义在讲话中说,这次省人大常委会和大河报联合发起的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别行动,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技能培训作为一个突出主题来抓,抓住了主要矛盾。特别行动中,一大批项目开花结果,切实给农民朋友办了好事、实事。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和在河南有着巨大社会影响的大河报,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呼吁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赵铁军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成果: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热线就接到社会各界的援助和求援电话、短信和电子信函近8000个。经过认真筛选,最后确认具有可行性的有效援助项目共60个,社会求助项目100多个。 郭永清介绍了河南援农网的建设情况,并感谢郑州文新传媒的大力援助,使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得以长期化和日常化。 10点30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明义和本报总编辑庞新智共同点击开通了“河南援农网”(网址为:ww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