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不断亮点挺多

信息来源:2006.12.14 大河报 解元利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6年车市,值得聊的话题实在太多,但又无法一一赘述。细细数来,大致有“三大风波”与“三大亮点”共同构成了2006年车市的热点话题。三大风波油价“国际接轨”风波伴随国际油价一路高涨,今年上半年成品油价格经历了两次上调:3月26日,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我省汽油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0.25元~0.28元。5月24日,成品油价格再次做出调整,汽、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我省97号汽油价格首次每升突破5元大关,成为历次提高油价幅度最大的一次。随着国内汽油每升突破5元大关,国内高油价时代开始到来,油价随之成为牵动车市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消费者购车开始关注汽车油耗数值,并格外关注国际油价的走势。9月份之后,受国际能源机构调低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测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油价一度曾经达到历史最低点,但国内油价并没能随之下调。一时间,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零部件整车关税风波按照我国加入WTO的规定,今年7月份,整车关税已经降至25%,零部件关税只有10%。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凡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的,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不构成整车特征的,按零部件适用税率计征关税。由于不少豪华车厂家进口零部件的比重超过60%,必须按整车特征收取关税,这样整车关税与零部件关税相关的15%,使得这些豪华车成本压力大幅增加。之后,国内豪华车凯迪拉克和大切诺基相继宣布停止国产,转为整车进口销售。为此,欧盟和美国共同向世贸组织申诉,对中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提出异议,要求中国尽快修改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放开零部件市场。双方就此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出口恶意价格战风波中国汽车出口持续3年的狂奔在今年又达到新高潮,仅上半年轿车出口量就已经超越去年全年。然而,在中国轿车出口数量一路上扬的红色曲线背后,却是一条每年以12%的幅度下降的价格曲线。很显然,汽车厂家已将国内车市中炉火纯青的“价格战”打到了国际市场上。如此下去,中国汽车很有可能步皮鞋和纺织品的后尘,成为国外反倾销讨伐的下一个对象。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