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援建令”引来“惠民潮”

信息来源:2006.12.14 大河报 李敬欣,王春利,郑松波

核心提示$$12月5日,省人大常委会联合本报发起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河特别行动“建设新农村都来出把力”,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援手建设新农村。连日来,不管是社会团体,还是个体商户、退休的老专家,或是仅有一技之长的打工者,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将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涓涓爱心汇聚成一条奔腾的大河……$$援建新农村爱心汇大河$$12月5日,省人大常委会联合本报发起了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河特别行动——“建设新农村都来出把力”的倡议。$$自从省人大常委会和本报的呼吁发出之后,本报的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电话就一直热得烫手。每日上午8时记者走进办公室,第一个接听到的就是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电话。有时凌晨3时,记者的手机还不停地接到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短信息。星期六和星期日,本报记者也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可以待机一周的手机的电池,都是不到一天就被耗完。每天,为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援建电话和求援电话,记者都要工作到凌晨2时,将农民的一份份热切渴求和社会的一份份热切援助密切地对接在一起。$$从12月5日至昨日,仅仅9天,记者整理出来的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电子信件就有5200多封(条),社会各界的援助项目可行的有70多个,就业项目可安排就业人数8200多人;实用性很强的技能培训项目12个,可培训人员5000人;社会各界的捐助价值逾1600万元。$$在求助方面,求援电话接连不断,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高涨,截至目前,记者已接到群众各类求援电话、短信等3000多个,求援项目200多个。$$现在,“建设新农村都来出把力”活动已形成了城乡互动、工业反哺农业的初步态势。记者将其中适用性较强的援助项目及对接进展情况整理公布,供农民朋友选择。$$岗位援助类$$三全公司:3200个岗位等您来$$在这次援助行动中,全国人大代表、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出手不凡:在已有2万多名职工的情况下,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地腾出4000个岗位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民安排就业。$$陈泽民12月5日到本报奉献爱心时表示,农村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到三全公司就业很安全,请他们的父母放心。$$三全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