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火爆的背后

信息来源:2006.12.14 海峡财经导报 宗禾

“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最赚钱的投资产业”———半个世纪前《财富》杂志作出的著名断言,正在中国得到印证。2006年中国收藏市场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当代艺术品。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张皓铭在逛北京798厂时花去了50万美元。当这位44岁的财富新贵从这家画廊逛到另一家画廊,清点他已经预订的作品并购买新的作品时,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在一家摄影作品馆里,他指着几张当代艺术照片说:“这些是我的了,还有那些。”张皓铭是我国新一代收藏家中的一员,他们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但是和他们竞争的远不止国内的藏家,因为当代中国艺术品已成为国际上最热的收藏品之一。 当代艺术品成拍卖会“主角”中国当代艺术品已成为各大拍卖会上当之无愧的“主角”。在2006年3月31日纽约苏富比2006年春季首次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作品独揽成交价的前三名。原本估计成交总额为600-800万美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出了1300万美元的成绩。这其中价格最高的是画家张晓刚的《血缘系列:同志120号》,被新加坡买家以97.92万美元竞得。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中国当代艺术品也吸引了全球艺术商人和收藏家的注意,刘小东的《新三峡移民》以2200万元人民币成交,与此前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最高记录相比,抬高了约700万元人民币。此外,有统计显示,2006年春拍,嘉德、华辰、诚轩、翰海等京城知名拍卖公司的当代油画专场均异常火爆,成交率平均在80%左右。总体而言,近年来,当代油画拍卖成交率高,价格呈翻倍上扬态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当代油画多数由正规经纪机构经营,来源合法,几乎没有假画问题存在;另一方面,国外收藏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青睐也促使以油画为代表的当代艺术行情暴涨。2006年国内拍卖公司的油画专场,以及在国外一些国际知名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中,中国当代油画专场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收藏群体日趋成熟拍卖市场持续升温,也造就了逐渐成熟的收藏家群体。前几年股票、房地产等金融市场低迷,很多民间资本撤出转向投资艺术品,这是引发艺术品市场短线上扬的因素之一。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止跌回稳,艺术品市场的部分资金回流金融领域,客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