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务谁埋单?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福州市台江区照例举行了法制宣传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法制宣传活动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台江区“新鲜出炉”的6名青少年事务社工集体亮相。至此,福州市已经出现了14名青少年事务社工,这标志着福州成为福建省首个开展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的城市。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生的社工事业因为经费严重不足而面临“成长的烦恼”。事情或将有所转机。12月6日,福州将新增财力2.2亿元集中投向公共服务,那么,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新兴的社工事业能否分得“一杯羹”呢?如何彻底解决困扰社工事业发展的经费不足问题? 徐超们的烦恼今年9月,福州市第一批青少年事务社工应运而生,分布在台江宁化社区、鳌峰街道办事处和十三桥社区居委会等7个试点社区中。社工即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机构、家庭、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以帮助其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主要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据了解,青少年事务社工的主要工作是针对有需要的青少年,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之提供有效的服务,包括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走出心灵的困境等。为了便于青少年与社工联系,福州市共青团台江区委还专门开通了一部热线电话。但热线电话开通半个多月了,仅有一位福清家长打来电话,说需要一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帮助其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克服“网瘾”。“主要是因为经费紧张,试点社区只能压缩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宣传经费,以至于宣传不足,市民并不知道有青少年事务社工,更不清楚社工的工作。”福州市共青团台江区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据了解,台江区的社工上岗半个月后,才借着法制宣传日的机会向公众宣传社区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除了宣传不足,福州市14名社工至今也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而是“寄生”在团委办公室或是街道办事处,像打“游击战”———先借用其他办公室集合、分配工作,然后再“分散作业”。为了改善社工的工作环境,台江区团委只能从原本就很拥挤的办公楼里腾出一间杂物间,作为社工的临时办公室。办公室很简陋,只有一些办公桌,像电脑这样的“奢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