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 中国期市回望与断想

信息来源:2005.01.14 大河报 彭泓源

2004年年底的资本市场中,最令人震惊的新闻莫过于中航油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事件了。这起由中航油新加坡子公司负责人陈久霖操纵的事件,被媒体称作中国“巴林”、“安然”事件。在中航油事件是是非非的争论中,“期货”这个关键词多次跃入眼帘。事实上,正是期货市场这个杠杆把陈久霖和中航油撬入深渊。回首200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记忆和思考。新品上市杞人之忧如果把2003年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的上市看作是中国期货行业的第一声春雷,那么200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称得上是繁花似锦。2004年6月1日,期货市场经过多年清理整顿后开始交易的第一个新品种——棉花期货合约在郑商所成功上市。当天,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了上市仪式并致辞。8月25日,备受瞩目的燃料油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上市交易。9月22日,玉米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上市交易。12月22日,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在大商所上市交易。屈指算来,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有5个新品种上市,这些成绩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告别清理整顿阶段,迈进了一个政策支持、市场认可的良性发展门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不断的期货新品种上市为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展望2005年,郑商所的白糖期货正处于积极准备阶段。此外,郑商所还谋求推出中国期货市场首个期权合约。大商所和上期所都在进行石油和金融衍生品期货品种的研究,一番激烈争夺在所难免。对于新近挂牌的5个新品种而言,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后,方才在2005年厚积薄发。可以预见的是,2005年的期货新品种上市不会有2004年那么热闹,期权的推出将是中国期货市场最大的惊喜。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一些老的品种却渐露疲态,个别品种的市场活跃程度甚至在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刚刚获得喘息机会的中国期货市场而言,有限的期货品种无疑是最珍贵的稀缺资源,如何在积极争取新品种上市的基础上,同时保持老品种的活跃,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新人笑、旧人哭”的局面。中国期货中心东移2004年一个炎热的夏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河南读来读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