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角逐背景下的郑州“纺织城”

信息来源:2005.01.07 大河报 黄涛

1月1日,整个郑州市都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气氛,辛整建却像往常一样按时来到位于须水镇的办公室上班。作为中国元通纺织城工程的指挥长,他必须加快各项工作进程,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时间是辛整建目前最大的困惑,但不是唯一的。辛整建指挥建设的这个“纺织城”项目,已先后有河南华泰信、河南佳乐、河南远洋及上海、香港等多家公司角逐,其间衍生出诸多问题与疑惑,而这已严重影响了该工程的进度。一个“纺织城”项目为何招来多家公司竞相角逐?其背后的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目前正处于何种现状?多方角逐正给人们带来多重疑问。双重力量催生“纺织城”尽管有消息说,20世纪90年代末,河南省与郑州市两级政府就筹划着要在郑州市西郊建设纺织城,但是如果要给这种说法一个更为确切的时间坐标的话,是2003年9月11日。这一天,郑州市政府出台了郑政【2003】27号文件《郑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河南省委提出的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化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该纲要直接敲定了此后17年的郑州商贸新规划大盘。其中的《布局规划》一节明确提出要筹建须水生产资料交易园区,重点发展纺织、磨料磨具等市场。区域为:东起西四环,沿郑上路,西至环城高速公路。这是政府方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展示“纺织城”梦想。而在这以前,一直流传有“东建材、西纺织、南食品、北汽车”的说法,即郑州市东区开发建材市场、西区开发纺织市场、南区开发食品市场、北区开发汽车交易市场。“在郑州市西区建设发展纺织市场是比较科学的。”河南纺织信息学会秘书长李秀明说。在李秀明看来,这种规划充分结合了目前郑州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家在郑州进行了大规模的纺织工业建设。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成国棉一、三、四、五、六厂5个大中型棉纺织企业及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纺织器材厂等企业,另外还有4所纺织院校,驻有10万纺织产业大军。近年来,郑州纺织业开始衰落,但复兴纺织业一直是郑州市政府的发展梦想。如今WTO带来的“零配额”正使梦想的实现变得更具可能性。普遍观点认为,定位于商贸城的郑州应该以商贸业带动加工业。在以市场竞争为背景的实际运作中,这一观点得到了银基商贸城的有力支撑。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