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零售药店如何“突围”

信息来源:2005.01.15 大河报

本报副总编辑杨青说,2005年,医药流通领域会在曲折中发展。药品安全关乎群众用药安全,群众关心的,就是媒体关注的。《生命周刊》作为大河报的一个品牌,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很好的形象。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对其他新闻资源的需要。此次论坛,是媒体在药店和群众当中架起的一座桥梁。希望参加此次论坛的药品零售企业的负责人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切磋经营绝技,更好地为百姓用药服务。2004年,对于药品流通末端环节的零售药店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去年7月1日抗生素限售令的出台,到去年年底的GSP认证大限,零售药店可谓在“惊涛骇浪”中前行。然而,这一切似乎还刚刚开始,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今年年底,所有处方药都要凭处方购买,除这一政策之外,还有业内竞争等“暗礁”,让药品零售企业防不胜防。面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2005年,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1月12日下午,《大河报·生命周刊》“2005零售药店可持续发展论坛”,齐聚了河南药品零售企业的大鳄。与会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同时,与会企业还将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放在“阳光下”,供业内人士进行探讨,整个论坛进行得紧张而热烈。参加此次论坛的零售企业中,有河南省医药公司等老牌国有企业,也有仟禧堂大药房、健康人大药房、张仲景大药房等股份制企业。除郑州市区的零售药店外,开封、安阳、信阳等地的部分药店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大家一致认为,药品零售行业处境艰难只不过是“面儿上”的问题,GSP、处方药单轨制管理等压力,也是行业向上发展的动力。论坛上,各零售企业的老总并没有过多地抱怨,更多是讨论2005年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怎样才能提升服务质量。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零售药店的明天才会更好!论坛开始前,与会单位填写了“零售药房经营状况调查表”,调查共列出15个问题,以备选答案方式供与会单位参与。论坛现场,共收到17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问题上,选择“是为了用药安全,应该实施”的有13人,选择“是全球规范,但2005年在我国完全实施为时尚早”的有4人;处方药凭处方购买后,您认为处方会更多地流向医院还是零售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