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36条触动民企神经
质的跨越 事实上,作为建国55年来 第一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非 公经济36条”在市场准入、财 税金融支持、社会服务、职工权 益、强化企业素质、政府改进职 能、加强经济指导和政策协调 等7个方面,规范界定了非公 经济的活动空间和政策优惠, 堪称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 阶段的标志。 河南思达科技投资股份公 司董事长李方认为,“非公经济 36条”不仅仅是口号、纯精神 的激励,而是相当具体,有操作 性,这是质的跨越。 同时,“非公经济36条”没 有模棱两可的语言,只有YES 或NO,重点围绕市场准入和 对民企的财税金融支持两大困 扰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着 力规范民企发展的法制环境、 政策环境、舆论环境。 “我数了数,文件用了14 个允许,20个支持,30个鼓励, 最近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显示, 国企可进入80个行业,外资为 60个,民企只有40多个,有30 多个行业是禁止民企进入的, 很明显对民企不公平,36条纠 正了这些。”河南省工商联副会 长段君海说。 河南广安生物科技股份公 司董事长高天增则将“非公经 济36条“概括为理顺了三个关 系,即理顺了国家与民的关系, “小河没水大河干”,国家没企 业怎么生存?企业就是企业,论 什么国有民营?这一理顺,市场 准入政策、金融政策就解决了; 理顺了官与民的关系,以前是 市场经济的企业,计划经济的 官,现在它要站在企业角度考 虑问题了;理顺了民与民的关 系。 一句话,还原了事情的本 来面目,将发展权归还于民,即 所谓“释放体制生产力”。 民企要冷静 有民营企业家曾将以前中 共中央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 策出台,称为“春天”,而此次 “非公经济36条”还明确告诉 你“春天里你该穿什么衣服”。 对于当初创业靠个体智 慧、韧性,在夹缝中、在恶劣环 境中生存惯了的民企来说,这 无疑是值得珍惜的发展空间, 正如“好风需凭力”,但实际上, 民营企业家们普遍比较冷静。 “但怎么做企业?我想第一要对自己有客观 清醒的认识,活着,健康地活着,要审视自己,第 二,民企的问题还要靠自己来解决,不要期待一纸 文件能解决所有问题,即‘顺变求进’。” 李方 说。 事实上,文件落实需要有个过程,需要政府部 门、银行机构等一系列相配套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