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助推许昌经济

信息来源:2005.03.30 大河报 温中豪,杜文育

无论是谈及许昌的农业还是工业,许昌市委书记刘春良总离不了“科技”二字。而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瑞贝卡……这些许昌市的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无一不是进行技术革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果。“近年来,许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7%,达到3246元,连续多年居全省前3位。”3月25日,在许昌市委办公室,刘春良说,许昌这几年的发展现状,缘于他们“加强工业,优化农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一手抓中心城市带动,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强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城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思路。靠科技促农民增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刘春良说,他们以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巩固发展粮食、棉花、烟叶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花木、蔬菜、中药材生产基地。针对一些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他们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行“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与市场、农户、科技人员报酬“三个紧密相连”的新路子。许昌市先后与全国28个科研院所、重点院校建立了横向联系。依靠科技工业强市许昌市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举。刘春良说,2003年和2004年,全市共安排重点技改项目178个。通过技术改造,全市企业新产品贡献率增加20%~30%,利税率增加10%~17%。以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许继集团与微软、西门子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5家,高新技术产品171种。许昌还通过优化环境,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科技燃亮非公经济单凭一根根头发丝,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销售收入7.6亿元,成为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内最大发制品专业公司,靠的就是“科技兴企”。而黄河集团从一家生产石棉瓦的作坊式小厂,发展为国内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基地,靠的也是科技。刘春良说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