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房价疯涨要用市场手段

信息来源:2005.04.08 大河报 易宪容

最近,随着中央政府关 于稳定住房价格通知的下 达,各地都在出台相关的稳 定房价的政策,住房价格涨 幅超过当地CPI一定幅度 的地区,有关部门甚至可采 取暂停审批该地区其他建 设项目用地等措施。 针对房价的新一轮的 “宏观调控”正在开始。在 此,有几个问题必须理清, 否则可能会“失之毫厘,谬 之千里”。比如,什么是宏观 调控?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 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近年来 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论会 如此激烈?一些地方的房地 产市场为什么会发展到如 此疯狂之地步?以往对房地 产发展大势判断不足的原 因何在?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一 般理解,宏观调控就是政府 对经济总量的调节,而经济 总量一般是指政府收支、货 币供应量、GDP的增长率、 就业与失业率、利率及汇率 等,而离开了对经济总量的 调节就不是宏观调控了。记 得2004年5月,当代最重 要的宏观经济学家、诺奖得 主卢卡斯来访中国,当时正 好是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 措施出台。当时卢卡斯对这 些政府政策出台的评价是, 没有一项是宏观政策,全部 都是微观政策。也就是说, 由于计划经济观念迟迟不 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往往把 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 监督的职能混为一谈。这就 导致政府行政与计划职能 的强化及宏观调控职能的 弱化,从而严重阻碍政府职 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 很简单,如果不能够 “一刀切”,那么宏观调控如何休现从总量上或价 格上来调节呢?例如,同一质量的商品,如果价格 不同,又如何来反映同一稀缺资源在全社会内的 机会成本呢? 比如目前的住房贷款利率,如果采取不同的 价格,结果肯定或是出现管制下的无效率,或是 资金流向效率高的地方。目前有人提出所谓的由 于住房的差别性而要求不同的利率水平,这是与 市场原则相悖的。因为,利率的差异化仅是银行 对贷款者的风险程度定价,而不是对贷款者购买 能力、购买住房的差异性定价。至于后者它是另 外一个层次上社会公平的问题而已(如对收入低 的民众实行住房购买优惠利率政策)。因此,对于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市场 的低利率政策,就在于不少人处于低利率政策不 变的梦幻中,而银行利率变化是房地产宏观调控 最好的市场手段。 但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为什么没有引起 国内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