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象棋文化弘扬荥阳魅力

信息来源:2005.11.08 大河报 梁建辉,王海勤

城市的发展靠什么体现?昨天,面对记者的提问,荥阳市市长杨福平的答案是“文化”。杨福平认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所言:“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会更快地向哪里转移。”杨福平说,战国时,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荥阳这座古城,自秦朝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厚重的历史在荥阳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200多处。棋出高招方会赢发展一马当先记者在去荥阳途中,经过了荥阳东部新区。沿途只见一条条道路向南北东西方向延伸,一个个建筑工地正在砌墙进料,一棵棵花草树木深秋中依然生机盎然,处处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杨福平说,举棋不定机遇稍纵即逝,一马当先发展当仁不让。发展才是硬道理。2003年以来,根据省市关于打造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战略部署,结合荥阳实际,我们确定并坚持了以“围绕一个中心——实干干实促发展,狠抓工业上项目;突出一个战略——‘东引东进’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思路。“东引”是指积极引进东南沿海和省会郑州的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东进”是指把荥阳的城市向东发展,主动向郑州靠拢,积极融入郑州。围绕这一思路,荥阳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财政收入完成4.02亿元,增长4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6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75元,增长17.1%;全年引进荥阳市以外资金16.2亿元,郑州以外8.3亿元,省以外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07万美元。三产之比为8∶64∶28。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省第5位,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上升两位,排在141位。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年底财政收入可以达到5.4亿元,实现两年翻一番,到2008年达到10亿元,实现5年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3932元,同比增长2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8元,同比增长15.9%。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初计划。杨福平说,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坚持开放带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荥阳市坚持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荥阳市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