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背着遗产奔跑?
$T“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间里,都有大量的、迷人的、灿烂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地死去,好似烟消云散。”这 是冯骥才先生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现状诗意而痛心的描述。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日前已拿出一份包括17项代表作的申报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与各地亢奋的申遗热情相伴而生的是申遗动辄上亿元的资金投入。专家提醒,并非所有的申遗项目都有美好“钱”景。$E “重阳传天下,上蔡是故乡。重阳节起 源于河南上蔡县,所以我们有意申报重阳 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文 化厅社会文化处陈高峰如是说。 8月1日,在河南省文化厅社会文化 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包括重阳节在内 的山少林功夫和太极拳打头的一份包括 17项代表作的名单,是专家推荐的《河南 省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其中豫剧、越调也赫然在内。 “虽然昆曲被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但豫剧和越调并没有像昆曲一样 濒临灭绝呀。”记者问。 正埋头于一堆文件中的陈高峰抬起 头向记者解释:“豫剧和越调虽不至于濒 临来绝,但也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这 是国家第一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对于保护河南的民间文化来说是 一次绝好的契机。” 陈高峰还透露,这份名单并不是最终 向国家上报的名单,要等各市报上名单 后,请专家进行审查筛选后再上报。 7月25日到27日,河南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暨2005年全省社会 文化工作会议在宝丰县召开,会上要求 各省辖市组织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9月1日前上交省文化 厅,今年年底国家将公布代表作名单。而 上了该名单,就意味着离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近了一大步。 有文化资源大省美称的河南将会有 多少代表作上榜? 河南地方戏一年消亡一种 “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 深邃的民间里,都有大量的、迷人的、灿烂 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地死去,好似烟消云 散。”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 艺家办会主席冯骥才用诗一般的语言表 述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现状的痛心 疾首。 “这话一点也不耸人听闻。比如河南 地方戏,解放前有80多种,现在只剩下30 多种,平均每年仃一种地方戏消亡。”河南 省民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