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气贯大河

信息来源:2005.09.27 大河报 孙斌

今天,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调水穿越大河工程在郑州正式开工。无法逾越的黄河天堑挡住了几代人南水北调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就要在郑州化为看得见的现实。$$穿黄工程,由于它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中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而成为确保中线工程这一输水长廊清水畅流的咽喉工程,在长达1400公里中线干渠上,跨越黄河天堑的穿黄工程如何建设、建设得怎么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穿黄工程开工前夕,记者采访了穿黄工程设计专家。$$工程宏大气势磅礴$$长达19.3公里的郑州穿黄工程地点,人文景观式的主要建筑物自南向北包括:南岸连接明渠、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含邙山隧洞段和过黄河隧洞段)、出口建筑物、北岸连接明渠、新蟒河渠道倒虹吸、老蟒河河道倒虹吸等。其他建筑物包括北岸防护堤及渠交叉建筑物、孤柏嘴护湾防护湾工程等。$$其中,穿黄隧洞总长4250米,埋深23~31米,采用双洞并排穿越,隧洞轴线间距最宽处为28米,近间距为19.3米,净过水内径7米,加衬砌外围部分,整个洞直径约9米,这些宏伟建筑由于埋在地下,人们很难看到。地面上的工程气势恢宏,再过几年你站在邙山山顶南望,长4620多米、渠底宽12.5米、渠顶高程120米的南岸连接明渠逶迤走来。长江、黄河,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在郑州交汇。$$穿黄工程设计专家讲,整个工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特征,避免用一般城市建筑设计手法,尽量体现水利工程结构的简洁有序,并通过其宏大、粗犷、简洁的体型表现整体的气势和力度。建筑设计服务从总体上的大气势,避免花哨凌乱。结合工作照明和景观设计,进行了夜景照明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照明技术,渲染和烘托整个工程丰富多彩的美丽夜景。在色彩上,以混凝土灰黄色为主,点缀以醒目的色彩,力求简洁明快。$$技术复杂专家答疑$$穿黄工程,何为利器?$$穿黄隧洞4000多米,重任主要靠“吃苦耐劳”的“大力士”泥水平衡盾构机来承担。$$过河隧洞既穿越透水砂层,又从粉质壤土层中通过,尤其是在砂性土层中透水性强,开挖面自稳性差,还承受高水压力,如遇高强度震动,砂土层极有可能发生液化,造成隧洞涌水。$$根据穿黄地质条件以及确保开挖面稳定的要求,经过对各种盾构机的比较,选定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机前面有一个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