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河南围棋事业专家棋友献计献策

信息来源:2005.10.21 大河报 杨刘浩

10月19日下午3时,在河南省棋牌院4楼的一间会议室内,由大河报社和省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共同发起的“河南省围棋事业发展座谈会”准时召开。会上,社体中心的有关人士、曾经见证了河南围棋辉煌历史的棋坛元老、部分一线职业棋手以及关心河南围棋的热心棋友济济一堂,共同为目前正处于低谷的河南围棋事业献计献策。$$关键词1滑坡$$据主持本次会议的省社体中心吴亦农副主任介绍,河南围棋队自1973年成立以来,曾涌现出黄进先、刘小光、汪见虹、丰云、王冠军、马石等国内顶尖棋手,围棋项目的社会普及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然而,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曾经创造了20年辉煌历史的河南围棋在各项比赛中成绩大幅滑坡。河南围棋队也由原来的甲级劲旅,一步步跌入乙级,并最终陷入丙级。会上,专家和棋友首先对这一现状达成了共识:虽然河南围棋的群众基础仍相当雄厚,但竞技围棋的成绩下滑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键词2症结$$谈到河南围棋成绩大幅滑坡的原因时,吴亦农认为,1993年七运会后,围棋不再被列为全运会的比赛项目是造成成绩滑坡的客观原因,而没有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忽视了围棋项目的市场化运作规则,则是造成河南围棋成绩下滑的主观原因。面对省体育局的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既非奥运也非全运项目的围棋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大部分政府拨款,加上20年来专业队的管理体制制约了河南围棋队的市场化改造,使河南围棋很快陷入了资金匮乏、人才流失的困境当中。$$对此,原河南围棋队领队毕勇刚可谓深有体会。据他说,国家在1999年正式推出围甲联赛时,在参赛的12支队伍中,包括河南队在内有4支队伍为体工队管理模式,而其他8支则为俱乐部管理模式。当时,市场化改革比较早的重庆队领队就曾开玩笑说:在围甲联赛中,体工队模式的队伍早晚都得“死”。事实也恰恰印证了这个预言,围甲第一年,体工队管理模式的江苏队降级,第二年,同样管理模式的河南队和广东队携手降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仅是经济欠发达的我省,即便是广东、江苏等经济强省,只要管理模式不改进,照样要吞下成绩下滑的苦果。$$关键词3对策$$至于如何让河南围棋摆脱目前的困境,我们从与会人员口中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资金”。诚然,正如一名热心棋友所说,如果我们针对个别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