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团贷款:银行业从竞争到共赢的跳板

信息来源:2005.12.02 大河报 栾晓龙

11月18日,河南省银行业协会召开会员大会,来自银行、信托、信用联社等的40多家会员审议通过了《自律公约》、《维权公约》等四个公约,而这其中,《银团贷款合作公约》是最吸引“眼球”的一项内容。银团贷款是指在与客户签订统一贷款协议的前提下,以有效配置资源、完善贷款管理和实现贷款效益为目标,由河南省省内的多家银行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方式。说得简单点,就是多家银行组成银团,以一个贷款合同向一家企业贷款。其实,所谓银团贷款早已不是个新鲜名词,在世界发达国家,大的项目贷款往往会采用银团贷款模式。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银团贷款上合作,既显示了银行业通力合作的决心,也充分反映了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新形势下,各家银行经营管理在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银行:竞争对手转向同业合作众所周知,在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中,尽管对个人业务等发展异常重视,但银行最核心的盈利来源依然是存贷差,即传统以上的存贷业务,而在存贷业务中,最重要的则是对公业务(即对企事业单位等法人组织)。对公业务,尤其是直接关系到利润能否顺利实现的信贷业务一直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正是这个原因,与个人银行业务领域“跑马圈地”式竞争不同,银行对公业务这一块往往是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目前的状况是,银行间对公业务这块竞争太激烈,有好项目、好企业争夺得更厉害,简直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往往是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刚从一家企业财务总监的办公室出来,另外几家银行的客户经理便会鱼贯而入,几乎每个好客户的争夺都会遇到这种状况,做一个项目要防范其他银行的介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风险控制部总经理韩留卿说。在这种竞争下,不少银行为了完成指标往往需要借助这样那样的“关系”,以至于有人将银行营销称之为“关系营销”。“关系营销”盛行,使国内银行业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竞争状态,而非在金融创新、专业化服务上下功夫,长此以往,只能有一个结果:大家都很疲惫。另一方面,风险控制也给银行业提出了新要求。“银行的信贷风险目前依然是主要风险,国内银行的信贷业务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的是‘一对一’的贷款方式,这种方式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