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速冻航母”的创新航程
“速冻教父”这样诞生 读这篇文章之前,请闭上眼睛想像一 下:假如没有第一颗速冻汤圆的诞生,元宵 节或者平时,你到哪里才能买到汤圆? 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年青一代恐怕会 像记者一样,一时还真想不出答案,因为我 们这些“懒人”早已习惯到各大超市去买一 袋又一袋的速冻食品:汤圆、水饺、馄饨等。 商机本无所谓有无。事实证明,一些伟 大的结果,起因往往偶然。 16年前,已居郑州某市级医院副院长 高位的外科医生陈泽民,拿着每月180元 的高工资,依然担忧“买不起两个儿子结婚 的新房”。 彼时,改革开放刚刚10年,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半遮半掩地从事“第二职业”。 “背”着组织,陈泽民借来1.5万元钱,悄悄 开了家“三全冷饮部”,用自制设备,制作销 售雪花牌夹心冰淇淋。“跟搞‘地下工作’似 的,但目的很简单,希望能提高收入、改善 生活。”陈泽民笑称。 调到郑州工作之前,陈泽民跟着好吃 善做的四川人学会了用小石磨做汤圆、腌 腊肉、制泡菜等活计。他用从四川带来的小 石磨,经常做汤圆给亲朋品尝,颇受好评。 为了把汤圆仅一星期的保质期延长,他发 明了“两次速冻”法:先把馅心儿冻成大小 一致的小圆球,裹上糯米皮后,再冻一次。 1990年10月是中国速冻行业值得纪 念的日子,陈泽民研制的中国第一批速冻 汤圆开始批量生产并投放到郑州各知名副 食品商店。与此同时,他申请了速冻汤圆的 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实用新型专 利。 以后的事情顺理成章。尝到甜头的外 科医生,两年后扔掉了手术刀,正式“下 海”。10多年后的今天,63岁的他已被世界 公认为中国速冻食品产业的创始人,是当 之无愧的“速冻教父”。 “速冻航母”这样造就 陈泽民花了半个多小时给记者讲了 “速冻教父”如何创业这个速冻行业几乎人 尽皆知的故事,他的目的是回答记者的提 问:三全从无到有发展到年销售额近20亿 元,到底凭什么?它的“灵魂”究竟是什么? 中国“速冻航母”到底是怎样造就的? 陈泽民的答案是:创新!他说,没有观 念创新,他当年不会“下海”,没有技术创 新,他不可能研制出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 个速冻粽子,也就没有了以后一系列的管 理创新(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公司)、产品 创新(从单一品种到300多个品种)、营销 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