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民企”苦度寒冬
一系列的“偶然事件”正在凸显民营企业的过槛之“痛”。德隆、格林柯尔、创维、南方证券、四川东能……这些曾经的巨无霸的轰然倒下,皆令人不忍侧目。无独有偶,在河南,特别是自去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一些民营企业抗不住飓风的吹袭,相继也表现出一些摇摇欲坠的倾颓之态:江海集团兵困“食品工业园”,巩义鑫旺折戟“配套发电厂”,周口华林多元化扩张泡沫崩灭,中原显示器上马等离子电视失利,花园集团贸然资本运作身陷重围,鹤壁天元力冲重围收效甚微,漯河奥的利进退失矩经营惨淡……这些企业,在历史上皆曾叱咤风云,现如今,除了后两家刚刚重组成功外,其他企业却大多以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让自己蒙羞。它们的存在,并非河南企业界的主流,甚至,它们的或生或灭或存续或陨落,皆属于“三年五年”民企宿命论中的个别事件,但是,如果深入这些企业的背后,去探寻它们的发展轨迹,那么,一个过槛的“魔鬼”就会突然跳出来,让失败与成功的阵痛、喜悦逐渐在人们面前变得清晰。它事关企业的发展战略,并让诸多企业“百年基业”的口号和理念再次接受严峻挑战。“问题企业”究竟咋了这是2005年11月底的一天,周口淮阳县华林工业园,一位目击者看到华林集团董事长孙树华的车孤零零地停靠在公司办公大楼前,而整个厂区,除了两个车间在一如既往地生产外,早已变得十分落寞。这个公司筹建的南水北调周口引水一段工程,因没有资金,眼看就要无奈地付之东流。但岂止是这项工程,从2004年年底以来,该公司通过招标程序取得的松花江斜拉大桥、哈尔滨三环、商水高科锂电池等诸多重点工程项目,该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揽至旗下的三元化工等原国有企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子公司淮阳土工膜有限公司、华林塑料篷布有限公司等,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荒弃或半荒弃状态,许多已名存实亡。这家企业“苦”的是,没有资金,或者,令整个华林集团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整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数额巨大的银行高负债随之暴露。鑫旺集团、江海集团的财务危机自去年就已显现。前者在电解铝行业成本趋于上升、利润逐渐下滑的行业经济形势下,决然上马一座总投资额为10亿元的火力发电站,无奈银行收缩信贷,项目被迫搁置,企业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