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验叫响全国

信息来源:2005.12.27 大河报 夏冰胡炳俊梁新爱

本报讯郭正义是一名年龄不大的“老”流浪儿童,在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中心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家洛阳市宜阳县于村。在得知因受灾、父亲遭遇车祸失去劳动能力,他再次面临失学、可能再度流浪的情况后,救助中心再伸援手,与郭所在学校、村委会及其父亲签订助学协议,资助其学费。如今,小正义安心就读,再也没有出走过。像小正义一样,近5年来,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中心先后投资800多万元,救助流浪儿童6000多名。这是记者昨日从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郑州举办的流浪儿童项目启动工作培训班上获得的信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面。在借鉴国际流浪儿童救助经验的基础上,从1992年开始,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先后在吉林四平、河南郑州等6地进行救助流浪儿童探索,取得显著成绩,郑州救助流浪儿童所形成的“郑州模式”更是叫响全国,形成了以流浪少年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为根本导向,以中心救助、流动救助和社区救助三位一体为救助网络,以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为回归社会主要途径,以中心跟踪回访、专家定期评估为监控机制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儿童合作5年来,郑州市逐步建立了一系列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救助保护方式。如建立全天候开放式救助点,为流浪儿童提供各项服务;为让流浪儿童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对被家庭遗弃的有“家”难回、年龄较小的流浪儿建立了“类家庭”,开展家庭寄养;开办“救助小学”,由高校师生、社会志愿者组成教师队伍义务辅导,先后有200多名流浪儿童进入救助小学学习;为使流浪儿童掌握一技之长,开展电脑应用、缝纫技术、汽车修理等技能培训;为防止儿童再度流浪,建立跟踪回访制度。今后我国救助流浪儿童的重点是什么?昨日的会议透露,在我国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基础上,重点将在预防和制止流浪儿童遭受暴力侵害、建立儿童保护体系和网络以及流浪儿童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等领域下工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广泛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