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角色:软乎? 硬乎?
2007年春,对于信阳市政府将是一个重要 的考量。 这种考量,不仅仅来自走过十四个春秋,近 几年来却备受诟病的信阳茶文化节面临突破的 难题,更来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的“茶叶新 政”面临着检验的关键时刻──春茶上市。 在信阳毛尖的发展中,信阳市政府始终扮 演着重要角色。不过,政府的缺位与越位,也始 终备受争议。 茶叶新政 “我们和以前的茶办不是一回事。”4月3 日,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 者,“现在的茶办是信阳市政府去年新设立的正 处级机构。” 机构规格提升的背后,是来自政府对茶产业 的空前重视。据一位内部人士称,信阳市新任市委 书记王铁“下乡必看茶产业,逢会必讲茶产业”。在 茶产业领导小组中,王铁亲自兼任组长。 而一个引人注目的动作是,信阳市将茶产 业办公室从市农业局独立出来,由正科级单位 升格为正处级单位,将以往政府多个部门对茶 产业的多头管理,集中由新的茶办负责管理。 这一被外界理解为收权的举动,被寄予很 多期望。在很多人看来,集中管理比多头管理更 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很明确,就 是引导、服务和推动。”信阳市茶办有关人士说, “不该我们管的,我们交给市场。该我们管的,绝 不手软,比如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欺客宰客现 象。更重要的是,从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由龙 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体现政府对茶产业“动真格”的,不止这些。 茶办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去年9月,信阳市召开 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专门研究茶产业发展 问题。 “这是信阳市关于茶产业有史以来最高规 格的会议。”茶办一位工作人员说。时任市长的 王铁在这次会议上表示,要从战略的高度看重 茶产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茶产业,要用市场 的意识发展茶产业。 紧接着,第一次、第二次茶叶基地建设现场 会,茶叶种植现场会,几乎连续召开。今年春节 前,市委主要领导又一次到各县区视察茶产业 的发展。 而在政策和规划上,信阳市同样 有了新的举措。去年,信阳市同时抛出 三份关于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文件。在政 策和支持力度上进一步加大。 很多人认为,这次政府对茶产业 动真格了。 市场化回归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相比,信阳市 政府的茶叶新政,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体现得越来越多的是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