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均衡发展引发择校风

信息来源:2007.05.28 大河报 辛渐

$F核心提示$E $T在甚嚣尘上、愈演愈烈的择校风中,家长、学校、政府相关部门都纷 纷喊冤叫屈:家长花钱择校是迫不得已,学校收择校费也并不情愿,而政 府相关部门又明确表示不支持择校之风。那么,择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呢?有教育专家认为,择校的关键原因是教育的不均衡发展──$E 上小学也不得不择校 儿子该上小学了,陈女士对自 己所在辖区的小学进行了考察,发 现这所学校实在令人失望,操场不 够大,校园不够漂亮,教室不够整洁 宽敞,老师的教学也让自己不敢恭 维,学校的生源大都是没有门路的 子弟。与相距不远的一所“名校”相 比,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可同 日而语。 “小学是教育打基础的阶段,是 人生的起跑线,把孩子放在这样的 小学,将来一旦耽误了孩子,这个责 任谁来负?怎么向成年的孩子交 代?”两口子一商量,于是走上了为 儿子择校之路。虽然辖区学校每学 期只需交几百元,而择校却要花数 千元的择校费,而且还要托关系找 熟人,这更是一笔大的开销。“我们 不怕花钱,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也不是什么浪费。”两人就这么下定 了决心。 “别的孩子收的都是2600元, 我们找的关系硬、最终只收了1300 元,学校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面子, 交钱时我一点儿没想开什么收费凭 证的事,而且对校长更是千恩万谢、 感激不尽。”陈女士说。 “新学期开始后我们才知道,孩 子所处的班级收择校费的学生有 20多名,班级人数有80多人,老师 根本关注不到自己的孩子,但择校 费都交了,再说这毕竟是‘名校’,名 声也好,谁也不愿意主动撤出。”陈 女士告诉记者。 交了1万却不敢要票据 王女士的儿子该上初中了,托 了关系找到省直一家“名校”。校长 很认这个关系,于是2万元的择校 费王女士只交了1万。一下子少了 一半,这绝对没什么可说的,真正够 朋友。“这时候再要收据或者发票, 那就是自己不够意思了,可不要票 据,天下有谁会知道、谁会相信你交 给过学校1万元钱呢?最后书本学 杂费的240元钱开出了正规票据,1 万元就成了双方相互的默认了。学 校究竟收了多少择校费?外界根本 不得而知。”王女士说。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挺感谢学 校,可后来又听说某个学生先前交 过的2万元钱,因为其家长特殊的 身份,又全额退给了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