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择校难题迫在眉睫

信息来源:2007.05.11 大河报 张可丹

$F核心提示$E $T去年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中不规范的办 学行为提出约束,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也被再 次强调。但“择校热”高烧不退,在于新规则仍未能立稳脚跟,旧的规则余孽 仍在:重点校、重点班依旧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并没有及时得到制止……校 间差异导致的择校现象也使得教育均衡推进迫在眉睫。$E$$ 郑州现象$$ 一个例子: 就近分配 第一年秩序井然$$ 12年前,郑州市第一年推行“小 升初”就近分配政策时的严格,至今让 当年经历这场政策改革的教育工作者 们记忆犹新。$$ “第一年尝试,没有人弄虚作假, 那一年才是真正的就近分配。”郑州市 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决定取 消小学毕业生升学考试推行就近入学 政策时,教育局拿出了两套方案。第一 套是留下几所原有的重点中学,还让 他们采取招生考试的政策,其余的学 校一律按照户籍进行生源分配。$$ 但这套方案没能实施,“计划保 留”学校周边的家长们提出,如果这些 学校仍旧考试招生,就剥夺了他们孩 子入读优质学校的权利。$$ 最终,教育局采取了第二套方案, 除享有国家特殊政策的郑州外国语中 学外,其他学校的所有生源一律按照 就近分配政策执行。$$ 一个效果: 生源均分 薄弱学校考出高分$$ “小升初”就近分配第一年的良 好秩序,也成为验证郑州市就近分配 政策能体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证 据。曾在郑州市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第一届就近分 配的初中生在三年后升入高中时,几 所多年来的薄弱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成 绩高得惊人。$$ 以往,优质高中在招生时很少到薄 弱初中做招生宣传,但从那一年起,优 质高中的老观念被打破了。而令人没想 到的是,那几年,几所优质初中的升学 情况却相当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 优质初中的老师多年来习惯了教授优 质生源,而当大量优质、中等、薄弱生源 同时到来时,优质中学的老师还没有足 够的经验去教授成绩差距较大的学 生。”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 一种规则: 有令难行 择校持续11年$$ 第一年“小升初”就近分配之后, 第二年郑州市的就近分配入学就掺进 了假户口、假住址以及各路关系、条 子。随后愈演愈烈,中原区教体局在对 分配学生入户排查

...
免责声明:本网站报纸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冀ICP备2021005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