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门槛或将上调 电子支付业山雨欲来
“整个过程充满了智慧与刺激。”4月19日,成功通过网络支付工具从信用卡中“小小套现了一把”的小G,在与笔者在线交流时颇为得意。去年年底,小G从网上看到一篇介绍如何利用网上支付工具“支付宝”从信用卡中套现25000元的文章。该文章的作者宣称,“如果我有多张金卡的话,就能直接把房贷都还了,然后慢慢还银行的无息贷款。”那篇文章还针对网络智能系统提出了套现的注意事项,如不要用同一个IP地址注册两个账号以及不要两个账号用同一张信用卡等。不过,小G们或许并不知道,其类似行为正在逐渐列入央行的监管视线。“央行已经关注到了虚拟货币、网络支付工具被用于一些不合法、不健康的领域,如赌博、网络洗钱等活动,央行正在制定相关的规范法规。”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央行首次举行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蓬勃发展 暗流涌动“我不过是好奇而已。”小G表示,与以前必须跟一些商店联手,才能从POS机上套现的方式相比,通过网上支付工具“实在是可以自主控制的好办法”。小G告诉笔者,与他一样看到这篇文章并尝试这种交易的人并不在少数。事实上,这只是使用新型支付工具钻金融体系漏洞的一个方式。业内人士指出,在央行副行长苏宁上述表态的背后,是目前网络支付工具被用于信用卡套现、赌博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但相关法规却滞后的事实。随着国内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卡业务的迅速发展,目前各类网络支付企业已达到40多家。据央行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各类银行卡达到11亿张,信用卡总数超过5000万张。2006年利用网络交易的资金额达到了330亿元,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可能达到1000亿元。不过,网络在带来支付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此前,媒体曝光的使用网络支付工具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包括:利用病毒和虚假网站进行网络诈骗,诱使用户使用银行卡网上交易时套取银行卡密码;利用便捷的网络账号转账服务实施洗钱;利用网络账号向提供赌博等犯罪活动的账号转账;违规操作银行卡等。2005年和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和支付体系研究所曾两度发布警示称,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资金吸储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