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收优惠政策正中下怀 福建创投业破茧有望
“现在我们的资金很紧张,不得不搁置原来的创业计划,帮别人做一些网站来获取现金。”福州康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陈运雄先生,手上掌握了一项将平面媒体的版式拷贝到网上的技术,有意创办网络新媒体,却苦于缺乏资金。因此,自创业以来,陈运雄的主要精力便是“找钱”,特别是与风险投资企业打交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他却丧气地发现,福建的创业投资企业并没有完全按照其应有的运作模式来开展业务。用他的话来说,很多时候福建的创投企业更像是为政府项目做担保,或者干脆“挂羊头卖狗肉”,从事证券投资等活动。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课题组的一份报告也指出,福建的创投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今年2月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创投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相关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凡符合条件的,可按其投资额70%抵扣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该《通知》的下发,引得业内一片叫好声。 闽创投业“发育”不良“福建省的创投业发展不好,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福建华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兴创投”)的一位负责人感叹道。与其他兄弟省份的创投行业相比,福建的创投业可以称为“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福建省各类创业投资企业及相关机构仅有12家,居全国第14位。而这十多家企业,真正在开展创投活动的更是屈指可数。据厦门市火炬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火炬创投”)投资部陈重经理介绍,福建创投企业真正开展业务的,大约只有四到五家。与数量少相伴的还有福建创投企业的“个头”普遍偏小。华兴创投的注册资本最为雄厚,也仅为1.01亿元。细数下来,大部分闽创投企业则刚刚跨过行业的最低门槛———注册资本3000万元。同时,在业内专家看来,福建的创投业资本构成也很单一,要么是政策性很强的纯国有创投企业,要么是艰难生存的民营创投企业,各资本间缺乏交流互动,与上海等地业已成熟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民间资本为主体,外资等多种资金共同发展”的先进模式还有相当的差
...